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佩群 《生产力研究》2006,88(11):187-189
委托——代理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大中型企业存在的共同课题,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由于最终所有者的虚拟性,必然存在“所有者代表”的角色,在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治理问题之前,必须解决所有者与所有者代表之间的治理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行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角色不分,在所有者代表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重塑所有者代表。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的公司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形成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早在10多年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就已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张天舒 《经济师》2006,(11):206-207
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不仅表现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且包括由于所有者层次的不同而带来的政府行政代理问题。文章认为通过设立国有控股公司可以实现向企业性委托代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出现过“强经营者弱所有者”的高层经理的“内部人控制”制度,改制后的企业所有者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怕“穿新鞋、走老路”。涉及所有者利益,特别是企业职工参股者,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企业改制后要强化企业现代化管理,其关键的要点,是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内部控制制度,它对企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能力的信号显示及其选择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兵 《技术经济》2001,20(6):2-4
如何选择出具有真正经营才能的经营者 ,既是困扰经济学家的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内在要求。在经营者市场上 ,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企业所有者即使耗费了较高的成本 ,也未必能选择到称心如意的经营者。经营者们对自身条件秉赋有较清楚的认识。所有者只能按照通常的市场信号 ,如应聘者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去直观判断 ,然而这些信号中也常含有一些所有者难以识别的“虚假信息” ,这就是“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分析经营者能力的信号显示 ,并探讨经营者的选择机制。1、经营者能力的信号显示1.1学历的信号显示。在现实社会中…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需求与行为特征出发,结合现代企业理论分析国有企业低效率运行的原因,基于此,对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企业制度,和处理经营者与员工关系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规范经营者行为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者行为是对制度环境和制度规则的一种理性反映,不同的制度环境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中,由于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使得经营者既有动机又有条件损害所有者权益。为保护所有者权益,规范经营者行为,必须设计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来自企业内外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责权利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龙章 《现代财经》2000,20(11):50-52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所有者责权利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据此建立了一个分配模型,以反映经营者、所有者承担的风险和应获得的收益,旨在为国企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泊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梅克林认为,公司治理应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法马和詹森进一步提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王灏 《发展研究》2006,(6):64-65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者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金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并控股整个企业,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1.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相似文献   

12.
潘诚 《经济师》2000,(4):29-30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微观机制中的国有企业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从总体上看 ,国有企业近十几年的改革基本上成功地解决了企业的权、利分配问题 ,但代理者 (企业经理 )的才能、就业及利益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无论是对代理人的选择 ,还是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一个有效的代理者 (经理 )市场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引进经理市场促进经营者的选择规范化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者 ,其作用是相当特殊的。准确地说 ,并不是所有的经营权所有者都能称为企业家。企业的经营者是企业家的土壤 ,他或…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与其特殊的委托代理有很大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之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难以避免。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更加复杂化。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过程,提出了一些优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乾 《经济论坛》2002,(5):20-22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虽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上述两大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国企改革和国企经营创新的核心课题和首要目标。本文试图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对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差异及其整合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构建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徐刚  杜树叶 《生产力研究》2011,(4):146-147,154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管模式问题具有机制性与技术性的双重性问题。机制性问题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但是,技术性问题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性层面监管模式是一种高可靠性监管模式与手段,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管模式特征决定了监管模式技术性改善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管模式的技术性改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所有者无法确定企业收入水平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中,所有者必须考虑自己的行动对于经营者行为的影响:一方面,经营者会采取措施实现自己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即经营者的激励相容制约;另一方面,经营者的期望效用不能低于机会成本(经营者在经理市场上可以得到的市场认为合理的报酬所带来的效用),即经…  相似文献   

17.
包爱平  李洁 《经济师》2006,(5):230-231
企业会计委派制实行的根本前提是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对经营者缺乏约束和监督,会计委派制正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现实选择,较好地解决了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如何使会计委派制在企业中发挥更理想的效果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MBO即管理者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经营者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MBO是LBO(杠杆收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的决策主体、经营者变更的原因、经营者选择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选择方式应该从股权结构改革、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市场的完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程明 《经济师》2006,(11):184-185
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激励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所有者预算观。所有者预算是通过预算的形式将经理人收益与企业的实际产出相联系,使得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保持一致,实现最优的激励效果。同时文章认为建立所有者预算激励方式的关键在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预算目标的确定,并将控制权收益纳入到所有者预算的范畴内,保证货币性报酬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合理比例,完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实现我国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