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风险资本积极投资者的角度研究了风险资本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风险投资企业创业板上市时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仅有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独立董事比例、风险资本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和外部监事比例对公司盈余管理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董事会、监事会持股比例,CEO持股比例对公司上市时盈余管理也没有显著影响。创业板上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受公司规模、财务杠杆比例以及公司行业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2004年12月31日前海南省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公司1994-2005年度的观测值为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经验证据表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流通A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略  邓作强 《技术经济》2009,28(12):88-92
本文以2004—2005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出发,研究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并对引起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优于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其上市后业绩的下滑更明显;流通股比例对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宋玉  李卓 《中大管理研究》2006,1(2):115-134
本文对2001-2004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其所持有公司的会计信息、市场表现信息、公司治理信息,以及公司综合信息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市场表现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较强;公司治理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较弱;公司综合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最强。而且,上市公司分类信息和综合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规模、负债率、盈利状况、资金占用程度、上市年限、换手率、市价与股票回报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现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采取金字塔控股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针对沪深两市371家具备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离系数、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在ST公司和正常公司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和公司上市年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理论中股权激励问题首当其冲: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恰当的激励能够减少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激励不足或过度会增加代理成本,影响企业价值。以在深交所上市413家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模型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三次曲线关系:管理层持股在0%~13.71%之间时,公司绩效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管理层持股在13.71%~44.99%之间时,公司绩效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管理层持股超过44.99%时,公司绩效再次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实证结果对当前企业股权激励现实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国鼎  鲁桐 《经济论坛》2013,(12):100-103
以2012年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偏低,而在创业板这一比例比中小板要高.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企业的公司治理得分也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正比例.为使机构投资者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应该采取包括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展参与公司治理深度和广度、改变参与公司治理方式、完善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相关法规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2年在中国上市的121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董事会设置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轮换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金、董事持股的比例及职能委员会的建立对公司业绩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对于公司的业绩没有影响.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设置影响公司的业绩,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董事会设置提高业绩.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企业经理人持股与公司长期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理人持股是解决现代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的一种手段,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公司中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企业经理人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为衡量这种激励方式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97年以前上市的所有高科技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科技企业经理人持股情况与公司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高科技企业经理人持股对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第二部分考察高科技企业经理人持股比例与公司长期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高科技企业的长期业绩受经理人持股与否的影响显著,而且经理人持股比例与公司长期业绩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市方式、大股东持股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差异一直是家族企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从家族性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视角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以2008年年报中的100家家族上市公司与100家非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这两个方面探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非家族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除了在高管年薪上差异不是很大,其余变量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家族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企业绩效皆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影响都显著,且都呈正相关,但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非家族上市公司大。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则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实际数据研究1999年至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大股东变更对促进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改进上市公司绩效以及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效应.本文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逐年增长,这种增长增加了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性,有限地降低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但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另外,国家股股权变更和法人股股权变更、横向变更与投资型变更及实业型变更、ST公司股权变更与总体变更公司的效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因素。国有企业作为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主力,其自主创新仍然面临着一些体制障碍。以2013-2017年沪深A股进行“混改”的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析了董事会配置对股权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股权多样性越丰富、股权制衡度越高则创新绩效越好,股权集中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董事会中行政型董事比例弱化了股权多样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强化了股权集中度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董事会中经济型董事比例强化了股权多样性和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私营企业主平均年龄43.4岁,按照中国人的惯例,60岁是退休年龄,由此推算未来10年~20年将是家族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了解家族企业接班现状将有助于掌握家族企业接班情况,为家族企业平稳实现交接班过渡提供现实支持。  相似文献   

15.
集团如何依据自身的战略选择合适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来保障组织效率已成为目前集团管控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探寻,以2004-2008年深、沪A股隶属于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探讨集团战略的业务相关性与集团持股比例的关联关系以及控制权结构和集团持股比例对集团战略的交互效应发现:集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集团战略的业务相关性越强,并且控制权结构会显著调节不同类型的集团战略业务相关性与持股比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奚宾  张威威 《技术经济》2022,41(5):85-96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9年样本企业面板数据,以投资者关注为中介变量,揭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投资者关注发挥部分中介效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当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于一定门槛值时,环境信息披露能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否则激励效果不显著;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重污染行业及2015年后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激励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更理性地认识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效益,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同构建高质量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权益融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2 0 0 0— 2 0 0 2上半年公告拟进行增发和配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在增发方式市场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受到其股权结构、流通股比例和股票二级市场表现的影响 ,股权越集中、流通股比例越低和市值账面值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增发 ,而财务杠杆和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状况对公司的权益融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修正的优序融资检验模型和Odered_Probit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偏好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外源融资偏好,而在外源融资中更偏向于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权融资。通过Pr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Roe、GDP增长率、金融机构对人民币贷款总和、3-5年贷款利率、不良贷款率、股票市值/GDP、换手率、现金流缺口均会对融资行为的选择构成影响,而市盈率、Tobin’sQ指标对于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提高家族企业的融资效率,至今没有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以2009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控制和管理权控制两个视角探讨了家族控制机制对家族企业微观融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家族股权控制和家族管理权适当控制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由此表明家族化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法律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是有效率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