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下半年有所回落。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缓慢上涨或维持震荡走势。现阶段,我国应在国际贸易和价格体系中谋求更加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延续跌势,2月中旬价格触底后开始回升,3月升幅较大。由于主要大宗商品供应过剩,库存高企,预计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小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图1 2015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走势图(2013年12月=100)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12月受原油价格大跌20%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下降至5年低位。由于主要品种供需关系宽松,预计后几个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走低态势。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对“超级周期”形成的担忧持续存在。本文通过回顾历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主要特征,总结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新特征,提出了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可能产生的输入性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主要与金融因素、地缘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好地防范输入性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应该认清形势,动态监测关键指标变化,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财政政策合理发力,不同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形成有效配合;关注国际大宗商品来源和运输通道安全;注重防范国际市场价格风险的传导,合理对冲风险;有效保护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避免价格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202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际能源价格已回落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国际粮食和金属价格仍高于疫情前。2023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由需求主导,高通胀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将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枢持续下移。与此同时,极端天气等供给侧因素将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和美元指数走势,然后剖析了原油、黄金、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并从调整外储结构、出口直接采用矿产来源国货币结算、严格限制有色钢铁行业产能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针对性强的政策调控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目前一些新的涨价因素在增多。在新老因素叠加因素影响下,或将导致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上涨且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价格跌至近三年来的最低位。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将好于2013年,多数大宗商品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不过地缘政治、发达国家极低利率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可能会推升大宗商品价格,预计2014年平均价格将会比2013年略有上涨。一、2013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情况(一)现货、期货价格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田江 《价格月刊》2016,(8):50-52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变化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以石油、农产品及金属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已经对我国CPI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建立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等策略,不断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连续七个月下降后,2月价格大幅反弹。主要品种价格走势出现显著分化,石油价格在超跌之后大幅反弹,棉花价格也涨幅较大,粮食、大豆、有色金属、贵金属、钢材和铁矿石等品种价格维持跌势。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全球货币因素日趋复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日渐深远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政策的影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全球货币因素日趋复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日渐深远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政策的影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Hamilton滤波与小波分解技术,识别出2000年以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在此基础上,构建小波平滑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全球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周期对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2000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共同变动趋势;全球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周期对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全球经济周期的驱动作用时滞较长且相对持久,而全球金融周期的驱动作用则时滞较短且迅速衰减;全球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周期对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周期”的贡献度分别为25.82%和13.85%,而全球供应瓶颈和能源转型的贡献度则达到24.46%和6.95%。  相似文献   

14.
朱险峰 《中国物价》2007,(1):3-4,31
2006年,受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有涨有跌,总体呈上升趋势。预计2007年我国农产品及工业品进出口价格将继续保持上升走势。一、2006年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情况2006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多数上涨,国内市场粮油价格也有所上升,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普遍呈上涨态势。(一)大豆进口价格回落,棉花、粮食进出口价格上升。2006年,国际市场大豆、食用油价  相似文献   

15.
一、2011年复杂的国际环境(一)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压力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在宽松的财政政策背景下,投资者(包括投机者)已由近年来爆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债券市场转向大宗商品市场,加上干旱和洪水侵袭,全球范围内粮食减产,导致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迅速走强,金、银、铜、铁矿石、锡、棉花、糖、咖啡以及其他食品价格均已接近历史高位。从数据看,伦敦交易所铜价和金价、澳大利亚煤炭价格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玉米、小麦价格相对于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的比值越来越高,说明大宗商品相对于原油正变得越来越贵,也体现了大宗商品相对价格的均衡关系对油价已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上行压力,加上中东、北非动乱以及美元持续贬值和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等因素使年初以来的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前些次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出现在发达国家经济扩张末期,而本次原材料涨价诱发的通货膨胀出现在经合组织经济复苏初期,随后,利率上调直接扩大了消费型支出。同时,工业亦受到价格上行压力,例如钢铁价格上涨直接推动制造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6.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蔓延,大宗商品在生产供应受到影响的同时,市场整体需求也受到较大冲击。同时,OPEC减产谈判破裂,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均水平大幅下跌23%。全球疫情发展变化、俄罗斯和沙特何时重回谈判是影响后期国际商品价格变化的两大最主要因素。通过综合判断,本文认为二季度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震荡偏弱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三季度,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美经济数据好转、地缘政治反复,以及北半球进入秋季等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元大幅走强,创2010年6月以来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弱。其中,纽约原油环比下跌5.65%、纽约天然气环比下跌13.97%、黄金环比下跌0.43%、伦铜环比上涨3.25%、大豆环比下跌21.84%、玉米环比下跌24.9170。预计,四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将维持弱势盘整。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国外普遍认为"中国需求"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利用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并未有显著的影响,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仍缺乏定价权,但情况在好转。  相似文献   

19.
张永军 《中国市场》2012,(46):90-95
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不同品种表现存在差异,近期农产品价格受美国严重干旱影响出现大幅度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求因素;二是美元汇率波动,气候和灾害等因素有时在短期内会影响到部分产品价格。近期从需求因素看,包括欧美经济、日本经济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减少,不仅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也导致商品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从美元汇率看,作为国际上主要的商品交易、投资和资本品交易的计价货币,美元的汇率波动一般都会造成商品价格的波动。最近美国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QE3与美国干旱等因素相结合,可能会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一波反弹。但由于QE3在年内只能实施4个月的时间,而且从QE3出台到对价格产生影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力度不会很大。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但对消费价格的影响不是很大。要想在年内扭转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的态势,仍然面临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石油、铁矿石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不仅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造成了很大冲击,还严重危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鉴于此,国家在制定调控物价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应特别注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尤其是要关注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视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