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沿海蔓延到内地的日益严峻的民工荒与国内日趋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它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刘易斯拐点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努力也将可能功...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民工荒"发生后,与农村仍存在大量边际产出低下的剩余劳动力相伴随,工业部门却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供给短缺,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关注。本文在阐述二元经济模型和描述"民工荒"现象的基础上,得出"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的结论,提出改革制度创新是促使我国劳动力供给问题的重要因素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城乡互动关系由农业支持工业阶段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阶段;城市化也大大刺激了城市居民的出游动机;再加之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新假期制度的变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并使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山寨经济学     
刘易斯拐点之辨。随着工业部门扩张,就业创造速度超过农业产生剩余劳动力的速度,这个时候工业部门的工资便出现了由基本不变到上升的转折——“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也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本质要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进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收敛.基于2013 ~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且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缩小效应,东部地区有略微扩大效应,东北地区效应不明显.鉴于此,各地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助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杨成 《企业导报》2011,(20):185
近年来,中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学者们的争议以及借鉴国外出现"刘易斯拐点"时的特征,分析出我国正逼近"刘易斯拐点"。基于此,探讨了"刘易斯拐点"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提出了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若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也要重视与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城乡融合发展是现阶段主要任务,必须要缩小城乡发展水平差距,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解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实际效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号召。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拐点"研究的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描述的是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劳动力的动态转移.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理论研究表明,我国"刘易斯拐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同步性,农业部门劳动力供求、城乡收入差距、边际生产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且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随着"刘易斯第二拐点"的临近,农村人口转移将会达到峰值,增量逐渐收敛.为此,需要支持城镇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合理就业、继续完善配套措施提供市民化服务和开展专业化职业培训等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民数字劳动素养不高、城乡缺少统一的数据要素安全保障机制、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应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数字乡村和城乡融合的方针政策,提升农业经营者数字素养,加快科技兴农,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同时,进一步补足乡村建设短板,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而推进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从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利用1 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县域农业机械化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相关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着空间差异;农业机械化能够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间接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问题,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对“刘易斯拐点”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经过分析,文章认为以工资水平和人口红利作为判断劳动力稀缺指标并不恰当。遵照二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用劳动者报酬变化速度和社会总产出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刘易斯拐点”的标准更为准确。经过测算,我国的“刘易斯第一拐点”将在2015年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时下有一个时髦的理论"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中国的工厂目前的确出现了招工难。但是,读过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后,你会发现,中国的拐点不是刘易斯的。刘易斯基本上只分析经济增长,不涉及分配问题,只分析产出增长,不分析消费的增长,它探讨获取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已经开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其中,乡村振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人往高处走,是人口流动的一般规律,只有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才能真正留住人、留住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定是以推进城乡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就业形势、刘易斯拐点的判断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后,有的同志认为"刘易斯拐点"已到来,中国已进入劳动力短缺的阶段。我们认为,提出这个关系经济发展阶段、矛盾特征和全局战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刘易斯转折点是劳动剩余经济发展阶段与劳动短缺经济发展阶段的分界,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但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劳动力剩余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时期,与刘易斯拐点标志要求尚有距离,应该谨慎判断就业形势并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我们也认为刘易斯拐点不久就会到来,应该做好应有的政策储备。  相似文献   

15.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即将结束,"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在当下的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方韡 《中外企业家》2012,(17):117-118
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并未消失,中国农村尚有超过1亿剩余劳动力未被转移,因此中国并未迎来刘易斯拐点。"民工荒"的本质原因并非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而是由户籍制度和计划生育等中国特有的原因所致。"民工荒"现象反映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红利下降和老龄化等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吴倩茜 《企业研究》2012,(10):123-124
2003年末,我国东南沿海首现"劳工荒"。自此,"劳工荒"愈演愈烈。尽管2008年出现短暂劳工返乡潮;但随着持续的经济复苏,2011年"劳工荒"再次来袭。"劳工荒"日趋严重,使学术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否进入"刘易斯拐点"展开激烈讨论。至此,学术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刘易斯拐点的含义、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拐点的研究现状、产生分歧的原因以及对策。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8.
陈宇  罗传银 《中国就业》2011,(10):14-15
2010年中国就业争议热点 澄清“刘易斯拐点” 国内对“刘易斯拐点”有不同的理解:一是人口结构演变的拐点,二是工资开始增长的拐点,三是工资增长提速的拐点,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的拐点。(卢锋,2010)  相似文献   

19.
黄菊英  刘浩  辛馨 《经济界》2024,(2):89-96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主要集中于赋能有为政府、拓宽有效市场、深化农村资本三个层面,通过顶层设计助力传统农业现代化、数据要素助力农民素养数字化、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精准化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但当前存在城乡数字鸿沟难以弥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瓶颈等问题。为此,我国应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等方面强化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省际人均收入和城乡人均收入无差距的研究目标下,采用规划的方法,回答了"落后地区省份还需要迁移出多少人口,发达省份还需要迁入多少人口,才能达到省际无收入差距和省际人口流动趋于平缓"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今农村人口还需要迁移到城镇多少,全国和各省合理的城镇化率是多少时,才能达到城乡无差距以及城乡人口流动缓慢"的问题。其一,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提升过程中,省际收入差距正在缩短,而这种缩短更多是由于省际人口迁移引致省际人均产值重新分配。其二,最近10年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同样引致城乡差距缩小的更多是乡村人口、农业人口或第一产业人口持续转移到城镇、非农业及二、三产业上引致人均产值的重新分配。其三,城镇化依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