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公共环境中的视觉艺术,当代壁画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门类的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相较于传统壁画,当代壁画的形式、内容、材质、色彩等方面不尽相同,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与多元化的功能,参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再创造。当代壁画家要努力扩展壁画艺术的感染力,将壁画与人们的沟通作为目标,促进社会进步并适应环境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门喜 《魅力中国》2013,(25):103-103
唐朝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而且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已经从神的世界走向了人的世界,宗教壁画的发展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通过对吴道子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描述。使我们对唐代洞窟壁画有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外宾“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文化生活匮乏的“盲点”,陕西省歌舞团组织专家,通过广泛搜集唐代乐舞资料、采风、论证设计和创作,潜心进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再创造,精心打造了《仿唐乐舞》,作为我国文艺舞台最早的一台仿古乐舞精品,创演时呈现的唐代最著名的舞蹈和乐曲,全部有文物史料可考,有唐代壁画印证,有西安鼓乐、敦煌曲谱唐代音乐活化石比照,具有最大程度的“仿唐”艺术真实性,编舞和配乐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展现了唐代舞蹈辉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使中外观众“完全沉浸在唐代乐舞艺术之中,回到了1200年前的唐代”。甫一面世,即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和专家学者的赞誉,长盛不衰,成为陕西旅游节目中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和国外旅游专业指南固定内容,并作为政府间文  相似文献   

4.
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位于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这里地处黄河支流渭河上游的北岸,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艺术圣地.是渭河流域上游的一处大规模的石窟群和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据考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因自然和人为破坏,水帘洞石窟群现仅存有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现存历代窟龛有69个,塑像200余尊,彩绘壁画2430平方米,古建筑24座,其它文(遗)物60余件.其中拉梢寺的雕塑、壁画艺术价值极高,是研究我国早期的佛教艺术及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等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刘婷 《新西部(上)》2012,(10):171-171
本文论述了装饰艺术中体现出的美感,分析了现代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长河中的器皿与雕塑、明清家具、壁画艺术的借鉴与运用。认为在现代的工艺装饰艺术中,时刻伴随着中国传统美术史的影子,源远流长的中华美感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体现出我国现阶段对工艺装饰的理解。也是传统的美术史中人们对美感产生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海伦剪纸题材广泛,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再现生活、反映民风民俗、朴素自然、与时俱进的艺术特色.应引导和提高人们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加强宣传与交流,让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是唐人的重要文化观念.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自然有充分的体现.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酒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二是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起建的年代大约在公元364至366年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立体艺术,本文通过对莫高窟部分壁画中本生故事画的分析、解读,认识壁画中所反映出来的佛教思想以及当时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理想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猪翅膀 《中国西部》2007,(6):169-172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装饰彩画与酥油花等艺术门类.因发源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敦煌壁画阐释归纳,总结出唐代农民的服饰形制为:缺静衫、褐衣与裙、半臂与裙、短款襕衫.根据结论探讨了服饰的源流,并探讨农夫服饰形成的缘由:等级制度、贫困、劳作是服装款式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但作为自觉的艺术思潮的抽象艺术则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西藏壁画艺术以其鲜明的东方美术特色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傲立其间。从西藏壁画这个特定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历史的投影,从中领略西藏古老文化的殊胜风彩和藏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对西藏壁画艺术的直接影响西藏壁画艺术是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公元7世纪初,佛教正式传入西藏。由于上层统治者崇佛兴佛,佛教在民间广为传播,藏区修建寺庙和殿堂之风极盛。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都兴建于这一时期。为了宣扬佛教教义,营造神秘的宗教氛围,寺庙壁画和悬挂于经堂的绘画便成批地  相似文献   

13.
壁画是埃及艺术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规模雄伟、气派宏大.在表现手法上,简练概括,写诗而具有美化的色彩,并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这种艺术风格及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在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现代艺术灵感源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博 《魅力中国》2014,(25):82-82
造型艺术与体育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而在古代社会中,他们将古代体育和古代艺术相融合,互相渗透,体育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产生于远古时代的生产活动、舞蹈、军事训练等社会活动。为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体育中的造型艺术,我们将追踪当前的考古发现留下的蛛丝马迹,例如.画像石、壁画、雕塑以及古代书籍的记载。在研究陕西造型艺术中的体育图像中,不仅仅将目标集中在年代、形态和等级上,而是从更深层次的揭示古代造型艺术中的体育图像体现的信仰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曹晓玲 《魅力中国》2013,(22):128-128
本文介绍了山西地区北齐壁画画像的考古发现,分析了山西地区北齐壁画的艺术特点反壁画画像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沈文凡先生的《唐代韵文研究》从探讨唐代韵文的独异特质、演变规律与轨迹,揭示唐代韵文的艺术风貌,挖掘唐代韵文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展开. 《唐代韵文研究》分为两编,即题材论——思想内容与文化史研究和艺术论——文体风格与美学风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沈先生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引入了“矩形符号”等西方批评理论.书中研究资料的爬梳整理,彰显了作者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文献辑考的基础上, 《唐代韵文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唐代韵文的思想内容、形式技巧、艺术手法,并延伸到了地位和影响等方面,使整个研究过程更具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牟艳睿 《魅力中国》2010,(17):201-201
壁挂是现代生活中深受大家喜爱的艺术装饰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朵绽放着旺盛生命力的艺术奇葩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居生活中。自古至今,手工壁挂就以其优美的图形设计、华丽的纹样表现形式、多样的材料运用及丰富的制作方法而著称于世。壁挂设计中的自然图形的获取与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壁挂设计的题材.更能体现壁挂艺术的自然属性特征,给壁挂设计与制作带来充满现代气息的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的内容,论述了壁画中主要尊像之间的关系。认为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中的主要尊像为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三者出现在一个佛殿之中,其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对进一步揭示明末以来内蒙古与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连华 《魅力中国》2014,(11):98-98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陶塑作品,其艺术特色突显了出了唐代的审美风尚。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俑、动物俑、生活用具等陶塑器物进行细致解读,力图全方位的对唐三彩的艺术特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王发花 《黑河学刊》2012,(9):20-21,98
六朝的石窟壁画在我国的壁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艺术风格鲜明独特,有重要的美学研究价值。六朝石窟壁画大多描绘一个个"悲惨世界",却具有"清瘦脱俗"的艺术气质。这是对六朝社会苦难的真实写照,也是尚"清"、脱俗审美意趣带来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