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澄清一些灾难备份的概念和介绍当前主流的技术开始,详细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潜在灾难和灾难备份系统的代价两个主在问题,阐明了灾难备份系统建设的一般程序和要考虑的问题,旨在能对企业当前面临的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关键数据、关键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的实施比较复杂且投入较大。因此作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在实施灾难备份时,应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首先确保核心关键业务的灾难恢复。本文通过对灾难等级的描述、相应的备份手段、关键备份技术,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需求、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方式和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来对建设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银行总是被誉为灾难备份行业的“领头羊”。这不仅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银行在实施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就已着手进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更是因为2006年以来,银行业对灾难备份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灾难备份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本栏目节选以下几篇文章,从灾难备份工作上升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高度;将灾难恢复中的等级划分.场地选择、业务策略,系统支持等环节作为出发点;谈及了具体技术在银行灾难备份建设中的应用并讲述了个别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网络备份模式和策略及中国建设银行灾难备份系统详细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良 《新金融》2007,(6):62-63
当今中国各商业银行已开始实行全面信息电子化,数据集中化建设开始逐步普及,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风险的集中化,因而灾难备份这一重要的信息电子化逐步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中国商业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灾难备份系统涉及范围广泛,本文仅从IT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民生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意识的不断提升,灾难备份也从最初的IT层面上升到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金融行业的灾难备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介绍了当前我国灾难备份的政策框架与金融企业灾备建设的现状,并展望了金融企业灾备技术革新和灾备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机构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将对业务的连续、数据的完整、系统的不问断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防止因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重大技术故障等不可抗力的影响而导致重要应用系统长时间中断或瘫痪的情况发生,许多机构纷纷建设灾难备份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电脑》2004,(6):55-56
中国工商银行自从承担《银行计算机灾难恢复系统研究》项目后,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有效的组织规划,在国内率先启动了数据集中工程和灾难恢复的建设,数据中心(北京)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在国内采用国际最先进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例如GDPS(跨区域并行系统耦合体)/XRC(异步远程数据复制)、通道延伸技术和并行耦合体技术,不仅实现数据中心(北京)所辖21个分行的业务数据、主机、网络、应用的备份和业务级的灾难恢复功能,还实现了两个数据中心互为备份。根据国际上SHARE78标准定义的异地恢复任务分类,达到五级的灾难备份恢复水平。一、项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灾难备份在金融行业计算机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灾难备份的一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第一,数据备份系统的作用在于对关键数据进行有效的保存,并在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地恢复数据,简单地说,备份的目的就是恢复.对于银行业来说,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实时性是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灾难备份中心必须采取高效可靠地备份和恢复机制,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远程数据的同步备份和实时的应用切换,因此实时同步的数据备份是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杨璐 《青海金融》2011,(1):49-50
本文从正反两面的实例入手,探讨各种灾难对数据备份的影响,并根据目前我国银行业灾难备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灾难备份技术的选择和方案的设计两方面探讨银行灾难备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蒋建军张民 《金融研究》2008,(9):I0124-I0126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当地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金融业灾难备份能力的关注。美国金融业灾难备份起始于1982年,目前已成为美国金融机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对美国金融业灾难备份主要做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业灾难备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数据集中后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国内金融机构十分重视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纷纷建立了同城、异地备份(灾备)中心。如何提高灾难备份级别,充分利用备份中心资源,降低IT运营成本,有待行业同仁深入探讨。本文将对交通银行大机系统双中心运行的实现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对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的制订、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灾难备份中心的运行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的制订演练和管理、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与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形成实际工作中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电脑》2005,(7):93-93
日前,IBM全球服务部出席了在广东省地税局南海数据处理中心召开的“首届灾难恢复高层论坛”。此次论坛上,IBM深入阐述了其灾难备份的理念,展示了最新的灾难备份解决方案。IBM全球服务部指出,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精髓必须是指导性的、明确的、易懂的、具有适应性的、经过测试与维护的。据IBM中国有限公司灾难备份解决方案经理赵庆介绍,IB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灾难恢复服务商,拥有遍布全球76个国家的120个灾难备份中心。目前IBM在全球拥有超过1.5万份灾难备份合约,平均每年要进行超过4.5万次灾难恢复演练。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作为城市商业银行都有必要建立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同时需要重点考虑安全因素、建设成本等问题。昆明市商业银行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于2007年9月27日在嵩明县正式启用,借此将该项目的体会与行业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钟璇 《金融电子化》2005,(11):84-84
计算机系统的灾难备份管理体系包括灾难避免计划、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实施计算机系统安全备份策略的概念已经广为接受,但是,如何在基层人行构建一个科学的计算机系统灾难备份管理体系,以及如何使构建的体系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却是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的任务。笔者认为,完善灾难备份管理体系和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杨一帆 《时代金融》2014,(8):115+120
现代银行业面临的突发灾难主要来自非经济因素,包括自然灾难事件与社会灾难事件,历次突发事件都在不断地提醒灾难备份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突发灾害给银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银行业灾难备份能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从灾难备份与恢复看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数据大集中,必然伴随着风险的集中化。为了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各家银行高度重视灾难备份工作。不断进行深化研究与建设。以下几篇文章从金融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的视角,探讨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适合中小金融机构的灾备方案选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