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调控中,作为调节手段或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真正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建立一套通过利率进行调节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具有一定理论难度和技术难度的问题。那么,在现阶段如何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可以起到调节资金需求,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各种金融调节工具的综合运用,以及措施不配套,利率杠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因此,对利率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王明贤  申苏溪 《经济师》2000,(10):174-175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 ,对组织社会资金、加强经济监督、提高经营水平、调节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率管理涉及部门多 ,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和历史连贯性。尤其是 1995年以来 ,我国连续七次下调利率 ,在经济活动中受到企业和居民的普遍关注 ,对确保国家利率政策顺利实施、加强利率监管、规范利率行为、推进利率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一、加强利率管理 ,增强市场观念针对近年利率变动频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对利率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严格执行国家利…  相似文献   

4.
利率期限结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是金融领域的核心变量,也是连接货币因素与实际经济因素的中介变量,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因此,正确发挥利率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不同债券在信用等级、流动性和到期期限等方面的差异,债券市场上的利率多种多样。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传统利率理论研究的局限性表现在对利率作用的研究与经济机体脱节,尤其是我国利率理论研究缺乏从经济运动的动态中进行探索,因而,完善利率理论研究必须从利率与经济的结合入手,研究其特殊的规律性,以正确发挥利率调节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利率理论 ,在利息和利率的产生或形成机制 ,决定或调节机制以及研究利息和利率的目的、动机等方面 ,都存在着一般区别或本质不同。但两种理论在市场利率由借贷资金决定和调节 ,利率具有经济变量功能等方面 ,又具有某些相通之处。马克思经济学更隐含着利率具有经济变量功能的内在机制。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利率具有的经济变量功能 ,借鉴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运用利率“逆风向操作”的理论 ,可以推出若干利率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7.
顾建华 《发展研究》1995,(11):23-25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率作为经济杠杆、资金“价格”,对资金的配置、流向等的调节、诱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现行利率机制在运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又制约着其杠杆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正> 利率是银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利率的杠杆作用无从发挥。1978年以来,我国银行曾多次调整了存贷款利率。1988年9月1日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后,各种储蓄存款平均利率为7.11‰,较过去的6.15‰提高了15.6%。但是,储蓄存款的利率仍低于物价上涨率、实际利率仍为负数。因此,和物价不相匹配的低利率不仅起不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相反却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低利率与投资嘭胀和消费膨胀: 首先,低的存款利率扩大了消费需求,阻碍了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现行利率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弊病,表现为:利率形成机制不规范、利率结构不合理和利率管理体制僵化,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利率功能的发挥,不能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如果从深层次上看,这种现象主要是产权不明晰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之后,使其都不是一个独立自主性法人实体,因而,利率机制难以对它们发挥作用,并趋于合理和有效。因此,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出发,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利率制度,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一种共识,无可争议。但是,对于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及其它的内涵、实质却众说纷法。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和利率自由化基本上是同义语,但与利率自由放任不管,决不是同义语。它要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运行机制上的主导作用,实现利率的弹性管理,不可能是完全由市场所决定。所以,利率市场化就是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决定,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运动中以基准利率为轴心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和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及资金稀缺程度的管理系统。它有四个基本特征:①在利率形成机制上,利率水平是由市场供求及资金稀缺程序所决定,而不是由政府人为规定。②?  相似文献   

10.
计划利率与市场利率耦合成为计划市场利率的可行性研究利率机制是指利率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所形成的利率运行的自动调节功能。利率运行机制的形成过程,表现为计划利率机制与市场利率机制的耦合过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耦合”这一概念的含义不再仅仅是描述物理现象的专有名词,而是被进一步宽泛化。波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控制论的先驱兰格教授指出:“控制论研究的系统是由依靠因果关系链连结在  相似文献   

11.
陈德康 《经济师》1998,(4):50-51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陈德康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信用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世界经济运行的实践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经济也就越活跃,从而对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并实行利率市场化越迫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现阶段的利率主要是作为调节各方面利益的工具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灵敏的经济杠杆而存在。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利率主要是作为调节各方面利益的工具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经济面临发展减速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通过利率杠杆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近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进行总结,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龙安  沈杰仁 《经济师》2001,(1):157-157
200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指出,我国利率市场化要坚持渐进式改革,分步骤推进,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利率开放的整体计划。至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终于掀起了“红盖头”。一顾名思义,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周期中的利率与汇率张志一、我国经济周期中的利率利率是中央货币当局法定的七种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贷款限额,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地位不高,变化很少,不能起到调节货币发行的作用。这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把利率作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许文峰  王瑛 《经济师》1993,(8):42-43
<正>一、如何认识利率市场化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人民银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理,使利率双轨制的范围大大缩小,使利率真正按照市场资金的平均利润率和资金供求关系以及物价变动情况自由浮动,并通过不同行业的不同利率发挥利率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和银行增强资金效益观,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遏制消费资金膨胀,为经济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银行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筹集资金要面向市场。因而,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稳步快速推进,为迎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必须强化和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应当在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净息差管控机制以及利率定价模型使用等领域积极开展利率风险审计工作,发挥其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 ,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 ,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 ,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 ,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因而利率市场化也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要求 ,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 ,以基准利率为中心 ,市场利率为主体 ,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 ,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中,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二是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我国目前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共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能否独立于管制利率发挥以上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从管制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出发,探讨我国银行间短期市场利率是否能够有效反映资金流动性状况以及能否作为资产定价的基础。研究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才可以完全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率杠杆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几次利率的调整却带来了利息计算上的问题,分段计息限定了利率作用的发挥。表现之一是没有发挥储蓄存款作为金融资产投资的固有功能。当利率调整后不是按现定的利率而是按既定利率分段计息,就高不随低,把储蓄的个人风险系数压缩到尽量小的程度,储蓄成了政府对储户的一种优惠性的储蓄贴补,失去了投资既有风险又有收益的属性;表现之二是不能有效地调节资金余缺。由于储蓄存款的分段计息使原有储蓄存量并不因利率变化而波动,利率变动只是相对于储蓄部门的成本增高或降低,而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