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债务重整,是指在企业出现暂时的财务困难时,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履行偿债义务,经协商由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的让步。债务重整有三种方式: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双方协商修改负债条件,债务人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偿债。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商确定的重整方式,可以采取一种方法,也可以同时采取几种方法;可以清偿全部债务,也可以偿还部分债务.本文拟就债务重整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下初步探讨。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其资产的账面原价调整到公允价值,然后再清偿债务。举例如下:债务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有一张5万元应付票…  相似文献   

5.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即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在这种方式下,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先冲减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或未提取减值准备的,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年第九期,刊登的《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更》,(以下称《黄文》)就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作了介绍,读后觉得其中有欠妥之处,现谈些粗浅的看法。1.关于债权人接受较低的现金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债务重组和会计处理,均是在账面价值基础上进行的,但债务重组的实际操作,包括债务双方协议和法院裁定,均是在账面余额基础上“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因此,当债权人依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以现金进行债务重组时,接收的现金量会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一种观点认为,债务人应视同销售进行核算。企业可将该项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债务人将存货出售给债权人,取得债权。出售存货业务与企业正常的销售专业处理相同,债权人则按正常的采购业务处理。二是以取得的货向清偿债务,当取得的货币低于债务的帐面价值时,实际上是以现金抵撑债务的债务重组。按照《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帐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当然,这项业务中并没有实际的货币流入与流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间的债务重组工作也更显重要。《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的制定和颁布,对规范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只是该《准则》的指南书中关于“以修改其它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笔者有不同看法,并就此提出建议。一、《准则》指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准则》的规定,债权人应将债权的账面余额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准则》指南中指出:将来应收金额,一般为将来应收债权的面值,还应加上将来…  相似文献   

15.
凌飞 《山东审计》2002,(4):24-25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百种方法。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类。在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允许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废止递延法的使用,主要是由于递延法不考虑税  相似文献   

16.
谈谈滞还债务重整的会计处理朱玉梅在经济生活中,企业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财务困难,难以按期清偿债务。此时,作为债权人,一种方式是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债务人破产,以清偿债务;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相互协商,债权人作出某些让步,使债务...  相似文献   

17.
詹二妹 《福建财会》2001,(11):28-30
1998年6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称“原准则”),并自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原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汁核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原准则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原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由于我国目前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公允。再比如,由于原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一些企业借助关联交易,以债务重组的名义,弄虚作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18.
19.
20.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减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了破产程序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社会动荡等消极影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债务重组的尝试,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债务人利益的过度保护等等,导致原本就缺乏“信用”的中国经济出现滑向“赖账经济”的危险。因此,债务重组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制度进行。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