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孝  汪江 《会计之友》2002,(3):38-38
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但由于缺乏随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科目。利用虚拟资产可以进行虚盈实亏和虚亏实盈的操纵。操纵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时间需要,利用一些“合法”的借口如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批示等来不及确认、少摊不摊或多摊已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含义由于企业所有者、税务和管理者要求财务报告正确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使资产负债表采用了收益和成本费用配比的原则,只要是支出的费用都要摊入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还没有摊入成本的支出部分。因而财务报表中资产计量的会计基础是以所费原则为主,辅以经济资源原则。即资产是预付资金,没有付出就没有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在资产揭示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只有投资才能形成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而且只能以投资额来计量资产的金额。这样一来根据所费原则,有些不是企业直接付出而形成的资产就得不到正确揭示。例如,企业…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部分企业的潜亏问题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其潜亏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待处理财产损失挂帐。某企业将已经报废和需要处理的财产损失126万元,不及时上报审批,不及时处理,长期摆"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借方余额,形成资产名存实亡。二、应收帐款呆帐损失挂帐。某企业采用赊销办法销售产品,结果应收帐款呆死40余笔,金额230余万元,形成虚假债权。三、存货亏空损失挂帐。某企业为了调节盈亏,将存货中发生的原材料亏空120余万元,转作生产车间领用后,长期作在产品成本保留,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追溯调整与递延税款《企业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发布后,财政部又印发了《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规定》(财会[2001]17号),规定企业施行新《制度》时,对应补提、增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前年度发生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事项进行追溯调整。企业施行新《制度》前账面上存在的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失等,按财政部文件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简称《变更更正准则》)的相关规定,也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实践中,追溯调整核销前期费用损失(包括按预计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减…  相似文献   

5.
一、递延资产的特性1.不可转让性。递延资产经发生就已消费完了,虽然将它作为资产核算,但它是一项虚拟资产,不能转让。如果企业破产清算,递延资产只能由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负担。所以,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都不希望有更多的递延资产存在。2.不确定性。递延资产是为了一定目的而发生的支出,必须从以后期间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因而其未来效益有不确定性。例如开办费是为了设立企业而发生的费用,它的经济效益仅期待于未来;若未来企业有效益,就能弥补这部分支出,否则,就形成潜亏。3依赖性。被列入递延资产的费用,不能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新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资  相似文献   

7.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本思想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收益计量的两种不同观念,但它直接影响了准则制订中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认为,不论交易还是非交易,企业收益的本质是最终为所有者创造财富,所有者财富的增加最终表现为账面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不包括所有者的投资和向所有者的分配),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收益=A净资产一(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资产-△负债-(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所以收益的计量最终取决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企业要准确的计量收益必须要对资产、负债进行准确计量,收益表只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相似文献   

8.
李莉 《广西会计》2001,(7):39-40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的使用费用。对于筹资费用 ,一般作为费用计入当期费用 ,数额较大的 ,则计入递延资产 ,分期摊销。而对于资金的使用费用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将借款费用费用化 ,即计入费用发生当期的损益中 ;另一种是借款费用资本化 ,即将这类费用看成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构成有关资产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仅就美国关于利息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 2 3号———借款费用》以及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找出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观,从利润的本质——所有者权益的净增加额出发,计算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仁庆 《四川会计》2001,(10):49-50
澳大利亚,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往往为某项支出如修理费究竟应列入资本账户还是收益账户发生争议。其实,税收上所谓支出expenditure就是会计上的开支outgoing。某项支出如果属于非资本支出性质的开支,它将出现在企业的损益计算书上,在计征所得税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如果属于资本支出性质的开支,则大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有关资产的增加,并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澳大利亚会计界常用费用expense这一名词表述非资本支出性质的开支。澳大利亚会计手册关于会计概念的说明SAC4中对费用曾…  相似文献   

11.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废除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依据,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出发,强调在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期间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其基本原理是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应当以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12.
会计界几乎一致认为,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和增量会计恒等式:"Δ资产+Δ广义费用=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广义收入"出发,具体论述了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账务处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新准则,企业的研发过程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必须全部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资本化。因此,新准则给企业资产负债表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在长期资产部分增加了一个"开发支出"项目。此外,在年报的附注中,准则还要求企业披露当年记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长期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在工业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的研发费用(包括研究费用和开发支出)成为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对新准则相关规定的分析 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当资产发生减值时,财务会计应该正确反映资产的减值。财务会计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一系列规范,就是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试图用价值记录代替成本计量,将资产账面金额大于实际价值部分确认为减值损失或费用。其目的是通过反映客观存在的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生产的现实价值状况,揭示潜在风险,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其核算对象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特定资产,其实质是对减值资产按减值后的现行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基础法运用的基本过程 资产基础法即是以企业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作为导向的评估方法。企业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会计对于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所确定的某一日期的价值。但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基础法除了对作为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进行调整与重估之外,还将对企业中不具备会计账面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以及或有负债进行  相似文献   

16.
企业清产核资一般是指企业发生特定行为时对企业占用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清查核定,经有关部门确认后,应以清产核资时间为基准日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账务调整,做到账实相符。一、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及存货的会计处理当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及存货发生损失时应首先冲减各相应的备抵科目,分别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短期投资”以及存货等有关资产科目。如果不足冲减,将冲减后的剩余部分转为“待处理财产损失—流动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17.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是用数学公式把会计六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概括并表达出来。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其中前三个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静态会计等式”;而后三个是构成利润表的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被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相似文献   

18.
441万元的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去年末,我们对某国有企业1994年度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了审计查证。当审查到待处理财产损失时,发现年末发生了流动资产损失5384893.95元。找来记帐凭证,其会计分录为:借:待处理财产损失─—流动资产损...  相似文献   

19.
一、资产负债表阅读与分析的误区目前 ,有些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理解不够透彻 ,在阅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容易望文生义 ,从而误解了它所包含的真正经济信息。误区之一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是企业的全部经济资源资产的多少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单位财务实力的大小 ,而财务实力的大小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因此 ,一个单位资产总额越大 ,财务实力就越雄厚 ,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就越强。而实际上有的单位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总额可能不多 ,但其综合竞争能力却很强 ;有的单位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总额可能…  相似文献   

20.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资产负债表模型分析财务管理研究的偏颇(一)财务管理的资产负债表模型财务会计中,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来静态描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说是对一个企业在财务上的完整表达。因为企业资产最初是投资的结果,所以会计恒等式的左边可以表达财务管理的“投资管理”,即投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包括长期投资管理和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又因为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筹资的结果,所以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可以表达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还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往往与是否利用留存收益进行筹资有关,因此财务管理的“利润分配管理”也可以纳入“筹资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