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四条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第六条均明确指出我国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及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十六条也要求审计报告的意见应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合法笥、公允性及一贯性原则。可见,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是独立审计的核心内容,独立审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三性而展开的,也是独立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只是分别对这三性进行了界定并将其并列起来,虽现出一种独立对等的,并没有说明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然作为准则而言,没有也不可能深入讨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三个基本目标,有必要对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不但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而且对独立审计实践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署令第2号)第13条的有关规定,国家审计工作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重要性原则,在此笔者谈点浅见。一、重要性原则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要性概念对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它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作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于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额度;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3.
试论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昆  龙芳 《山东审计》2002,(12):13-14
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中,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概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的误报为实质上,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另外美国审计准则界定所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  相似文献   

4.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项社会审计工作,相对于政府审计而言,具有有偿性、服务性、独立性、公正性的特点。其所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责任更加明确。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执业谨慎,规避风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5.
新审计证据准则的七大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公开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与原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修订,《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1301号)取代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第5号)。原准则由总则、一般原则、取证方法、附则四章组成;新准则分为总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附则五章内容。补充了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一章。从具体内容来看,新旧准则在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的范围、审计证据的评价、获…  相似文献   

6.
李景 《广东审计》2000,(5):38-39
我国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六条中,把独立性作为一般准则作了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世界各国几乎都在审计准则中对审计独立性作了规定,并且纳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成为现代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纪律之一。所谓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机构。一、民间审计与独立性的依存关系民间审计尽管是接受委托人委托,对被审…  相似文献   

7.
谈谈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敏 《山东审计》2002,(11):9-9
目前,很多审计教材中都指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然而,重要性原则作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涉及到多种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及多种重要性水平不加区分,笼统认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似乎有些欠妥,且易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误解。本文试对有关重要性要领进行界定,进而分析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一、有关重要性概念的界定1.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将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  相似文献   

8.
分析性复核作为一种取证手段,已在《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中加以确认。为规范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12月26日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即在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均涉及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尚处于比较零散、不系统、不规范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在审计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纯理论的探讨,忽视具体操作规范的研究,针对于分析性复核而言,至今尚…  相似文献   

9.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风险准则之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一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稿)规定: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是按照国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和列报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管理当局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审计具体准则》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1、抽样审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审计  相似文献   

11.
财务部于2006年2月公开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与原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修助记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1301号)取代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审计证据》(以下简称第5号)。原准则由总则、一般原则、取证方法、附则四章组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为反向关系,审…  相似文献   

13.
独立审计准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在理论上的前瞻性与实践操作的现实性的矛盾,表现在审计报告一方面明确对公允性、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审计意见的类型作了界定。另方面具体到实践操作时,由于市场不成熟,法规不健全,会计准则不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不高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上述三方面具体界定却同其明确规定差距很大。为此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应使前瞻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关键概念之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重要性原则,审计准则中也要加入"重要性"的定义,这样才能使我国联结会计和审计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再缺失。但实际上会计中"重要性原则"中的"重要性"一词与审计中所涉及的"重要性"一词有着完全相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宁夏审计》2009,(6):26-28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2000)审计署令第2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审计人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关键概念之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重要性原则,审计准则中也要加入“重要性”的定义,这样才能使我国联结会计和审计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再缺失。但实际上会计中“重要性原则”中的“重要性”一词与审计中所涉及的“重要性”一词有着完全相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的要求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的原则,笔提出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包的初步设计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财务报告的审计目标目前,理论界关于审计目标的研究较多,实务中各国对审计目标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第一号《审计准则说明书》将财务报告审计的总体目标表述如下:“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实施一般检查的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公允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表达意见。”国际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在于使审计人员能够对财务报告编制中所确认的会计政策结构表示意见。英国公司法对审计目标的表述是,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独立检查,目的是对这些报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关于审计风险,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20.
1.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审计风险准则之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一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稿),将审计风险作如下定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