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治理结构实施监督、控制和评价。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可使公司治理主体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趋利避害,使利益相关者受益或受损,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力——基于董事会治理效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整个公司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平衡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最终增加公司价值.拥有良好董事会的公司将比董事会质量较差的公司能持续创造出较好的业绩,持续竞争力更强.通过董事会的治理效率提高公司绩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治理效率因素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结构以及董事会激励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其经济和法律意义上的正当性显而易见,然而目前该目标在遭遇“中国国情”和理论反思时,出现了实践和理论上不同程度的困境。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认为实践上的困难并不能否定传统公司治理目标的价值,新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尚不宜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参与。当前,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并且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财务管理目标。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认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对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的一项规范运动,已被世界各国企业界公认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公司治理结构是用来协调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差别和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统称,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相应的选聘、激励与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将产生重要影响。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治理的逻辑变了,或者说公司经营的目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发生变化,也就...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需要协调权力、监督、决策、执行四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转。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分析了内部审计的本质,以及适应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自身治理模式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商业银行对自身外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风险—报酬、债券评估等财务管理模型和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借鉴德国、日本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模式的经验,建构出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模式:即提高商业银行在股东大会的地位;由股东大会任命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中,适当增加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中的人员比例,将有利于维护商业银行自身利益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连锁董事的企业间网络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社会学的社会镶嵌理论认为,经济行为受社会关系结构的塑造。本文将这一理论引申到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探讨连锁董事及企业间的连锁董事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同时,利用阶层凝聚理论,本文提出,连锁董事的企业间网络代表了管理者的阶层凝聚。管理者阶层通过企业组织这个平台,为实现整个阶层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服务。最后,本文总结出两个性质相反的公司治理的本质。即,以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的企业内部制度治理和以社会网络为核心的企业外部制度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则从代理问题下的企业内部制度治理延伸到企业外部的社会网络与裙带关系治理。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与模式--从博弈角度进行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博弈论的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与模式,讨论了其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与意义,并得出主要结论: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为保证合作利益实现的博弈规则;公司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所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所有权配置的不同,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模式;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过程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公司利益相关者应该根据其在企业中所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状况,参与到国有股权的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所有权从分散走向集中,大股东的治理活动已经越来越活跃,股东与董事会信任托管关系下所引发出来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司治理问题中的突出问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操纵公司、掌握着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都普遍存在着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非理性行为,对大股东这种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影响大股东非理性行为程度的内外两个关键因素:法律环境因素和股权结构因素入手,对大股东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涉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而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公司研究方面,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是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从最早的18世纪英国南海泡沫,到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再到最近的2007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因治理问题而垮台的公司不计其数。公司垮台不仅给直接利益相关者带来重大损失,也对外部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分三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介绍公司治理的定义,以及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将之分为外部问题即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和内部问题即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简单介绍美德日等发达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及其特点;第三部分以去年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为例,剖析其所存在的公司治理核心问题,以期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雷英 《当代经济管理》2007,29(1):121-12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事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检验了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审计师认为管理层与董事会一起决定公司治理,这与代理理论将董事会以及其他治理机制作为独立的监督管理层行为的方法,从而保护相关者利益的假设不一致。另外,审计师认为公司治理的强弱在决定是否接受客户阶段特别重要。同时,审计师认为目前阶段,独立董事的作用仍然是被动的,公司治理还没有发挥出积极的功效,但公司治理在审计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公司公民语境下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涵盖"更复杂、更严格、更突出"的基本内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与实践发展脉络清晰呈现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的路径。重构即创新设计一条既具有经济合理性又能体现一国路径依赖特征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包括政府部门特别是东道国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 目前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有制度说、契约说及权力制衡机制说等。笔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对两权分离下所有与经营权力结构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公司财务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管理及决策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要求。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两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用来协调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习惯和制度的统称。会计信息的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有积极作用,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意义重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小涛  池国华 《新智慧》2005,(13):14-15
目前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有制度说、契约说及权力制衡机制说等。笔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对两权分离下所有与经营权力结构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公司财务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主题转轨经济是经济体制由一种方式转变为另一种方式过程中的经济,是两种经济制度或者运行机制的中间状态。转轨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制度呈现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路径依赖”和“制度缺失”并存。我国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就目前的企业所有制和管理而言也具备转轨经济的一些特征: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经改组成公司,但其所有权结构仍处于界定过程中;尽管国家不再直接任免所有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但国家仍然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行使管理权。上述特征是研究我国转轨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的起点,也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构建高效率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充分考虑更注重效率的内部治理和更注重公平的外部治理如何达到激励相容,打破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边界,找寻均衡条件和均衡结果,是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转轨经济中银行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公司与银行之间是“保持距离型”融资关系,银行不干预企业决策,更不参与公司治理。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对债权人特别是银行介入公司治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其原因如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扮演所有者角色的政府在约束经营者的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公司公民语境下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涵盖“更复杂、更严格、更突出”的基本内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清晰呈现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的路径:重构即创新设计一条既具有经济合理性又能体现一国路径依赖特征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包括政府部门特别是东道国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全球公司公民语境下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涵盖“更复杂、更严格、更突出”的基本内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清晰呈现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的路径:重构即创新设计一条既具有经济合理性又能体现一国路径依赖特征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包括政府部门特别是东道国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