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本文试从诉讼的角度来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职能的范围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对于有关刑事诉讼职能的研究必须重新确定其基本的立场和方法,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刑事诉讼主体等的问题一样,刑事诉讼职能也应重新实现“诉讼职能范围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面重要诉讼权利,为世界国家和联合国通过的许多法律件所确认。我国尚未将沉默权纳入刑事诉讼制度中,因此,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我国有必要确立沉默权,并对其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诉讼法学界关于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意见不一,但都包括了公检法三机关和当事人,有的观点甚至还包括了其他诉讼参与人。从诉讼的本质来看,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刑事诉讼主体应是指控、辩、裁三方,除此之外的诉讼参与人只是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对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要求更高了.但律师在参与刑事诉讼时却存在着诸多障碍和问题,从立法和司法上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已成为诉讼制度与律师制度改革深化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结构是刑事诉讼运行的基础,刑事诉讼价值目标是刑事诉讼结构的灵魂。因而围绕其诸价值目标必须作适当的平衡和选择,对其结构系统进行剖析和研究,以便实现诉讼公正,协调各系统和诸价值要素的关系,以构成我国刑事诉讼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指通过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些环节、步骤加以不同程度的简化,从而使案件得到快速处理的特别程序.我国简易程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公诉案件中,新《刑事诉讼法》将被告人承认犯罪和人民检察院的建议作为简易程序提起的前提,将被告人没有异议作为简易程序能否提起的决定因素,体现出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起码尊重,同时还在简易程序中对简易程序的排除适用、公诉人的出庭支持公诉以及审判组织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规制.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是一人造“物”,刑事诉讼体现了人的智慧和目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晶,刑事诉讼法则是“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刑事诉讼具有无形物、危险物、禁止流通物、原始物、可改造物的内在特性.刑事诉讼立法必须考虑社会现状,以刑事诉讼“物”的特性为基础,不得脱离生活实际,过度超前立法.刑事诉讼“物”概念的引入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调整我国公检法刑事诉讼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分工负责"表述不科学,违背了刑事诉讼的司法特征和诉讼规律,应予修改。"互相配合"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应予以保留。公、检、法三机关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相制约",但是这种制约的力度和效果有待于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诉讼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与日本具有相似的法律传统,日本刑事辩护制度的一些特色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诉讼理论中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传统的“客观真实”理论和新兴的“法律真实”理论进行解析、评论与反思,并提出我国要确立“客观真实”理念支撑下的“法律真实”的刑事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作为一种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法律文化现象和一项各国普遍承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和运用。“任何人没有被认定有罪之前都应被推定为无罪”是“无罪推定”原则始终贯穿的一个核心内容。由“无罪推定”原则引中的具体诉讼规则和诉讼价值极为丰富,在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贯彻实行这一原则,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以何种分配原则将真伪不明事实的证明义务及不利后果分由各诉讼主体承担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一种原则的确立应适当吸收历史的给予,同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基于此,文章评介了国外的证明责任分配学说,分析了影响确定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之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应确立一般和具体这两种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刑事诉讼中直接言词原则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归纳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的根本标志是其具备法律性,犯罪证据要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必须遵循法律性规则.法律性是国家关于证据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意志体现,是刑事诉讼证据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本刑事诉讼救济程序制度,在具有较长历史的日本刑事诉讼制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该制度从内容上,可分为上诉程序和非常救济程序两类。但其真正为人所称道的正是该制度在救济程序安排上、救济程序内容设置上、救济程序价值追求上及救济程序目的追求上等各方面所体现出的包容性、精细性、正义性、先进性、民主性的特征。因此,围绕上述主题对其加以研究,必然对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主要工具,对我国刑事诉讼工作研究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的特点,并研究网络环境下刑事诉讼当事人相关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刑事诉讼当事人知情权、程序选择权、辅助制度建立以及当事人作为证据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刑事语气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用来规制和评价人们的诉讼证明活动的具体规格和惊讶。我国现行的“客观真实”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它的制定实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它的绝对确定的货向性规定,所以也产生了诸多弊端,;因此,要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必须在坚持“客观真实”标准的同时,辅之以“法律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18.
无罪推定原则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容,但并未确认其中关于沉默权的规则。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确认沉默权规则并适当的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9.
刑事被害人做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具有当事人和实质证人的双重诉讼角色。虽然没有必须出庭的义务,但却有权全程参与刑事审判,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这就造就了我国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尴尬现象。只有被害人陈述制度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被害人陈述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诉讼范围之外,但从司法实战来看,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性质、比较法的角度、行政诉讼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诉讼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