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利 《西部财会》2006,(9):62-64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速较快,但是,随着出口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多,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案件也与日俱增。分析我国出口企业频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加快我国出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1979年第一次遭受反倾销调查,截至2007年底,我国出口产品已累计遭受反倾销指控近千起,且呈快速增长趋势。由于反倾销不是普通的法律诉讼,它实质上是发生在既定法律程序下的关于产品成本与价格的会计纷争,因此,如何应对国际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郭羽诞教授认为,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出口企业可以采取“曲线出口”等反倾销规避措施,应对进口国的反倾销指控。  相似文献   

4.
欧盟反倾销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凌 《企业经济》2004,(1):154-156
欧盟反倾销法是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建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自1979年欧盟首次对我国出口糖精实施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出口产品屡屡遭到欧盟的倾销指控。因此,加强对欧盟反倾销法的研究对我国应对欧盟的反倾销诉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指控愈演愈烈,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企业缺少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和会计举证的诉讼支持系统。文章就应对反倾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计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和应对反倾销的对策与建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和会计鉴定的体系和机制。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会计手段,是确保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安全阀,长期以来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瓶颈主要是缺少一个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这是我国企业赢得反倾销诉讼的最大障碍。就我国目前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而言,迫切需要建立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使广大出口企业能够从容应诉反倾销指控和做好反倾销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诺力的抉择     
遭遇反倾销对于一个出口企业来说是最为沉重的一击,甚至是一场生死劫,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在这样一个贸易摩擦频频发生的时代,反倾销案总是不期而至。2004年4月30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液压搬运车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这是中国物流装备行业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案。这一涉案金额不大,涉案企业不多的诉讼却惊动了商务部,而成为一个反倾销应对的经典样本。而这一切都缘于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倔强的民营企业的决心和扶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跨进了WTO的门坎,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掌握入世后行使自己权利、保护自己利益的相关规则和背景知识.其中与我国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反倾销应诉常识就是其中之一.在对我国进行倾销指控的国家中,美国是一个值得特别研究的国家,往往我国的出口产品由于先受到美国的倾销指控而应诉不利,继而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纷至沓来对中国提出同样的倾销诉讼,教训是深刻的.面对美国有关企业对我们的倾销指控,沉默的结果只能是束手待毙,而了解美国的反倾销机制,拿起自卫的武器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美国的反倾销机制和在其起重要作用的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上面临的反倾销指控日益增多。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注重成本管理,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又缺乏反倾销应诉经验,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甚至有的企业因遭遇反倾销而失去市场甚至导致破产。因此,反倾销应诉中的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欧盟反倾销应诉中的经验,探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应诉成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分析,对反倾销应诉中企业成本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纷争中,我国企业常常受到出口倾销的指控,个中原因除了贸易壁垒和新保护主义等,技术层面上则主要是成本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修订后的存货准则在存货成本范围、结转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等问题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所具有的应对反倾销诉讼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爱武 《企业经济》2005,(11):35-36
据WTO今年5月20日公布的反倾销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国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口的强劲增长,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诉讼的事件仍会时有发生。本文分析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并就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2.4.2条对目标倾销做出规定以来,很少成员使用这一规则。2007年美国在倾销幅度计算中使用"归零"的做法被上诉机构裁定违法后,目标倾销开始在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出现并逐渐增多,从2008年至今,在11起对中国出口的反倾销调查中出现了目标倾销的指控,  相似文献   

13.
寿海峰 《上海企业》2005,(10):51-53
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糖精发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根据WTO 的统计,1995—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反倾销立案次数为356 起,占WTO成员反倾销总量的14.7%,其中2003年竟然高达21.4%;遭受最终反倾销措施254 起,占WTO成员反倾销总量的16.8%,其中1997年竟然高达26.6%。而同期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则非常低,2003年也只有6.0%。这表明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损害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与其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非  相似文献   

14.
积极应诉反倾销,带来的将是显著的经济效益。据《解放日报》报道,迄今为止,宝钢集团共应诉国外反倾销案10起,综合胜诉率达90%。据悉,如果这10起反倾销指控成立并因此而征收高关税的话,宝钢将被迫每年减少出口钢材40余万吨,损失外汇收入近1.5亿元。据宝钢法务部提供的数字显示,宝钢自1996年11月应诉美国中厚钢板反倾销以来,对每一次针对宝钢的反倾销调查都积极应诉,其中应诉美国反倾销调查7起、加拿大2起、印度尼西亚1起。目前,10起案件均已结案,通过宝钢自身的努力抗争,在10起案件中,调查后显示无损害而撤消对宝钢的指控的案件有6起,达成零…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针对中国产品。自1997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到2002年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555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我国已成为多数国家和地区反倾销指控的重点“关照”对象,成为国际反倾  相似文献   

16.
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反倾销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强有力工具,反倾销名义上是为了反对不正当竞争,实际上是为了形成非关税壁垒。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形势统计表明,20世纪末,我国事实上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从1979年欧盟对中国糖精和闹钟提起反倾销指控以来,截至2001年3月底,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达422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位居全球之首,至少直接影响到1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我国企业之所以在国际反倾销诉…  相似文献   

17.
蔡玲 《经济界》2003,(6):63-65
一、中国成为反倾销重灾区 自1979年原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达460多起,涉及的商品达4,000多种,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33个。直接影响出口金额约160亿美元。1996年至今,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与倾销和反倾销形同陌路,然而随着对外开放国门的打开,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糖精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起,时至今日,诉讼案件有增无减,与我国反倾销结下了不了缘.十六大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反倾销"成为一大障碍,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原因何在?如何应对?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调查中的会计支持——以美国为例的分析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诉讼,不断接到来自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出口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和灵活的会计政策积极应对。我国出口企业被诉倾销的原因很多,生产成本的构成是一个中心问题,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产品往往占较大份  相似文献   

20.
李成 《现代企业》2001,(10):24-24,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双方贸易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产品有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部分产品的出口增长趋势引起了进口国有关生产商的不满。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反倾销”这一拦路虎也随之而来。自1979年8月欧区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提出反倾销以来,到今年3月底,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422起,涉及我国出口商品20多个大类中的绝大类别,总金额至少100亿美元。据统计,在已发生的422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企业没有应诉,现已造成严重后果:一是“缺席判决”,彻底退出市场。不应诉,国外负责案件审理的部分可以依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直接作出“缺席判决”。如在1994年,美国对中国大蒜进行反倾销调查时,由于没有公司应诉,我国被裁定高达376%的反倾销税,中国大蒜被迫退出美国市场。二是不应诉容易引起反倾销的连锁反应。例如上述大 案之后,由于起诉方律师看到了中国企业不愿应诉,又鼓动美国蜂蜜行业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在蜂蜜案件进行过程当中,还是这家律师事务所,又说服美国自行车生产企业对中国自行车提出起诉,接下来是蘑菇罐头,再接下来是靛蓝染料,总共影响了中国高达3亿美元的出口。三是引发其它地区新的反倾销诉讼。近年来经常出现一种中国产品被反倾销,其它国家也很快对同一种商品提出反倾销,其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不去应诉,蜂拥转向另一个市场,马上导致新一宗反倾销案。例如中国的钢板、草甘膦、硅锰、糠醇等一系列产品都曾在两个或多个国外市场先后遭到反倾销调查,极大的影响了这些产品的正常出口。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不积极应诉,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