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商品、商业(企业和个人)、商品市场和商品流通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30年商业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我国商业体制经过曲折、渐进的长期艰苦努力,已形成了商品自由流通、商人自主经营、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渐趋成熟的基本格局,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我国的商业流通体制“基本上是从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当时实行这种体制,有利于限制和改造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在商品不足的情况下控制货源。”改革旧的商业流通体制,不是否认它的历史作用。而是因为过  相似文献   

3.
“万典武商业思想暨国家宏观调控与商品自由流通目标模式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总结了商界泰斗万典武的商业思想,研讨流通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下商品自由流通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正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农村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开展,农村商业体制也陆续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工业消费品流通由城乡分工改为按商品分工,城乡通开,归口经营,城乡统管;取消基层单位的进货限制;调整农产品收购政策,逐步减少统派购品种,直至今年取消了统派购;实行“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体制,打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独家经营,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营;恢复供销合作社的集体商业性质,加强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等等。这些初步改革(有的也是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习惯势力和旧体制框框的束缚,以及有关方面的改革不是同步进行,许多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了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商品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以来,我国商业与流通体制沿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三多一少”为主要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为适应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改变已被实践证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营商业在城市、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独家经营的局面,按照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商业企业经营者管理问题的探讨张民一随着城市经济体制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企业已从商品计划分配的一个环节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日益显露,机制不...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20多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商业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出现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但与此同时,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纵论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流通改革20年来,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流通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使流通产业的地位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性的原因,中国流通产业基础差、起步晚,又面对后WTO时代的挑战,改革造就了一个适应转轨变型的流通模式,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尚未建立;改革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品市场,但高效、有序、安全、稳定的市场运行体系尚未建立;国有商业改革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多元化的社会流通结构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的商业体制改革,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向全面改革前进了一步。但是,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来说,商业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国式的商品流通和商业管理到底是个什么样?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蓝图;二是改革中的一些政策规定不断变化,影响了改革深入的发展;三是商业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机制新旧交替,新机制没完全确立起来,致使改革进展迟缓。究其原因,就是改革缺乏一个理论基础。我觉得商业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商业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回顾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经验,探讨问题,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寻求比较完善的措施。就商业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要求,在1979—1980年商业方面初步试验了一些改革措施,而比较重大的改革措施则是在“六五”期间(1981年—1985年)这五年内实施的。这期间,我国商业体制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行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减少流转环节(简称“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二是在工农业产品的购销和经营体制上,改变了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商业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的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在我国商品零售市场和餐饮业涌现出一批不同形式的商业连锁店,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连锁店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起来,一些地区的连锁企业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发展连锁商业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零售商为求其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目前实际情况看,城镇一般居民的经济收入、消费水平,企业的商品生产、运输条件、包装规格化、计算机管理等发展连锁商业所需要的条件,在一些地区可说是大体具备.同时,根据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我国流通产业及网点分布也正在调整,这些都为建立和发展连锁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时机.但就我国目前现有的一些连锁店来看,优势和困扰并存,它以价格低廉、货全质优、享受购物等广得人心而蓬勃发展,但还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1月赵紫阳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时指出:“体制改革,头绪纷繁。今后三年内,除了制定全面改革方案外,在具体工作上,重点是做三件事:一、对国营企业逐步推行以税代利,改进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二、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解决‘条条’和‘块块’的矛盾;三、改革商业流通体制,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通过这三项工作,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带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十年来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诸如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结构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商业并存的新局面;商品由全面的计划化管理转变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商品市场由限制性流通转变为自由流通的大市场;价格管理由高度集权、统一价格转变为层层分权和实行多种价格形式;主体商业体制实行两权分离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等。所有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搞活流通,促进生产,改善供应,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  相似文献   

14.
商业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是同商品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何种社会形态,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商业就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马克思在谈到流通时曾明确指出:“流通是商品者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商品者在流通之外不发生关系”。①恩格斯也说过:“商业对它的一切参加者都是有利的”。②这就是说离开了流通,离开了商业,整个商品生产将不复存在。而且,就商业的一般职能而言,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存在商品经济的任何社会形态的经济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商业工作搞不好,商品正常流通受阻滞,就会造成生产滑坡,消费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商业体制的主要弊病是什么?过去我国商业管理体制是在商品供应长期不足的情况下制定的,加上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忽视市场,轻视流通,无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不遵循商品流通的基本原则,独家经营,渠道单一,机构重叠,环节过多,划地为牢,互相封锁,形成了一个少渠道、多环节的封闭式的商品流通体制。既不利于扩大商品流通规模,提高流通领域的经济效益,也不适应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种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有商业发展连锁经营的探讨褚有福,赵元岭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我们杭州市国有商业的一些行业和企业,借鉴发达国家商业发展的经验,积极引入连锁经营机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不少方面不够规范,但已显示出连锁经营在提高...  相似文献   

17.
商品价值是商品退出流通领域时点上的价值。社会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商品价值是生产领域生产劳动价值和流通领域商业劳动价值的统一。在现代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劳动和流通劳动为1:9,流通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商业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就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近二、三年商业的改革两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商业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总体目标模式中国商业体制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动摇和突破了过去以“统”(统购包销、统购统销,  相似文献   

19.
建设配送中心是发展连锁商业的重要保证叶明华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企业规模的膨胀,市场流通渠道的拓展推动了流通组织形式的更新和商品流通业态的转换。作为商品流通业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的连锁经营战略已被众多的企业所采纳。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它的发展规划中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商学院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全国商业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1987年11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现将讨论和论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商业体制改革的反思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历时八年的商业体制改革,现在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过去八年的改革在总体上予以确切评价,以总结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