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能源、资源的巨大消耗,高强度、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对于建筑业也是资源能源高消耗产业,如何有效高效发展循环建筑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热切关注的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内涵,然后论证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七台河是以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简要分析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之后,探索性提出了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七台河是以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简要分析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之后,探索性提出了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税收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海西要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关注的是资源减量、循环及再利用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废油再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提出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承担历史重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年。党和国家对资源节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发出《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相似文献   

14.
《成都经济发展》2005,(5):21-22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从四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14,(19):34-35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将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以创建全国示范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文章就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苏海健 《特区经济》2008,(5):137-138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资源"应界定为物质资源。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应当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科技进步,理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社会责任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有政府方面的、企业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我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源和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然而由于生产方式的非科学化和生活方式的非理性化.我国农村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现象非常严重。构建资源节约型农村社会,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更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论述了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构建措施:加快农村自然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构建农村“阳光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建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树立理性的消费等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合作社新闻     
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高消耗、高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如影随形,对经济发展的破坏和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国必须谋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而循环经济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七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