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国外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主要体制机制并借鉴其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湘江流域治理机构、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构建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发端于国外,逐渐被国内学者引入并得到重视和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是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流域及流域经济、流域环境概念又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由此,树立流域可持续发展观,从流域环境与发展统一的角度考虑基于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系统和流域社会系统的流域复合系统管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珠江上游流域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补偿是目前流域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四湖流域水污染的特点,以洪湖为例,分析了目前水污染项目与生态补偿政策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四湖流域水污染的生态补偿应建立多方一起努力的公共治理机制,从而保证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及其驱动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QAP方法,分析2018—2022年汾河流域区域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区域经济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空间影响,建立协同机制;空间关联网络中各主体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空间相邻性、产业结构及投资规模是汾河流域区域经济联系空间关联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将大河流域作为经济开发的重点,这是世界各国比较普遍的发展规律。江苏得长江之利,区位优越,基础较好,利用沿江进行开发,是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沿江开发的战略意义、环境比较、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四水”流域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虽然湖南省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但在流域污水治理中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和投入资金营运效率低下等问题。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四水”流域治污资金总量,建立、健全流域治污投资的市场机制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有利于加快“四水”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国外流域管理经验及对鄱阳湖流域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管理是以河流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流域管理是许多国家经过长期摸索而最终采取的有效方式,并已成为普遍趋势,而我国的流域管理尚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流域管理应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考察20世纪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英国的泰晤士河流域管理、日本的琵琶湖流域管理以及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鄱阳湖流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建立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制定流域协调机制;加强流域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问题对人民的健康、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湘江流域是湖南省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对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相关立法和制度,完善法律责任机制,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加强流域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虽已形成流域治理法律体系,但这些法律规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应完善这些法律制度,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体制,扩大公民环境权利,发挥各社会主体的作用,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以保证流域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柏胜 《大众商务》2010,(10):26-26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后,岷江流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原本具备一定旅游业基础的岷江流域,如何更好的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该区域的灾后重建状况,通过探讨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综合考虑了未来交通改善给该区域的整体开发带来的良好机遇,指出岷江流域的旅游业恢复重建,应该在流域整体开发的指导思想下,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高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流域绿色发展中存在诸多利益冲突,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协调各方利益。根据泰晤士河流域、多瑙河流域、墨累—达令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治理实践,要实现流域绿色发展,需要在统一的管理机构统筹下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利益整合有效解决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有效的制度体系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对标国际流域绿色发展经验,淮河流域应建立顶层管理机构,统筹流域绿色发展,科学配置水资源和排污权,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转移支付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治理和综合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后,岷江流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原本具备一定旅游业基础的岷江流域,如何更好的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该区域的灾后重建状况,通过探讨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综合考虑了未来交通改善给该区域的整体开发带来的良好机遇,指出岷江流域的旅游业恢复重建,应该在流域整体开发的指导思想下,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高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协同治理致力于寻求在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如何合作的问题,是对以国家或市场为主的单向治理模式的反思,也是对建立更为有效的流域污染治理体制的回应。然而,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不会自动建立起来,它需要能够在实现集体理性的同时满足流域各级政府和社会个体理性的制度安排,实现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因此,在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取向中,有必要增进协同治理的共容利益和社会资本,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流域的整体性与行政区分割的矛盾,使得不同行政区之间常常因为利益冲突而引起流域水污染纠纷,这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文章基于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同级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在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策略性行为,通过对双重博弈竞争模型均衡结果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辖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概率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而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处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是不治理,这种地方政府间的"囚徒困境"导致流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采取合作行为,一要构建强有力的跨行政区的流域组织协调机构;二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三要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在流域实践上的应用,是以流域生态系统为主体、研究流域内区域间由于外部性和流域的公共物品性质而引发的损益补偿问题.本文结合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与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经验,提出流域生态补偿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补偿保护者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公平补偿原则和可操作性灵活性原则.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政府付费和市场交易两种主流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流域补偿向市场交易方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流域水资源产权的模糊.在建立了流域上下游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最优模式:将水资源产权下放至地方并建立起二级政府反馈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补偿是平衡流域上下游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健全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开展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关键保障。目前,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着相关管理政策建设滞后、补偿主客体不明晰、补偿标准技术评估体系不完善、补偿方式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补偿机制缺乏长效性等问题。为此,提出五点优化策略以完善补偿机制,推动流域协调治理:完善管理机制,提供法律支持;把握流域状况,明晰责任主体;细化标准规则,制定核算指南;活用补偿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多元机制,提升补偿效能。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科层型协调机制通常可以采取流域管理机构、流域法治、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以及一体化行政区划等实现形式。不可否认。科层机制借助这些实现形式确乎可以有效协调流域水环境的跨界合作治理,在对中央集权历史记忆深刻的国度,例如我国,由科层型协调机制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通常也是较为便利的选择。不过,受制于完备信息以及零监督成本的苛刻前提假设。科层型协调机制亦存在着明显局限。  相似文献   

18.
民族间的交往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之一。民国时期,交通这一交往的重要载体在右江流域得到了较好发展,初步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交通网。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右江流域商业贸易的发展,造成局部商贸中心的位移,商业移民不断增加也推动了百色、田阳等商品贸易集散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为政府部门相关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引导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督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伴随近代陆上交通网络的形成,巢湖流域区位优势愈发彰显,区域经济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近代陆上交通在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近代工矿业的兴起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动了巢湖流域的工业化进程。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陆上交通的运输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欠佳,未能迅速纳入现代经济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