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地方财政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着力支持生产发展,拓展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改革,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新农村。一、正确认清新农村建设对地方财政互哺作用1.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地方财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辅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培训和教育农民为着力点,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保障广大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2.新农村建设是公共财政职能充分体现的平台。公共财政基本职能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年来,财政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做大收入蛋糕,调...  相似文献   

2.
新疆邮政储蓄支持“三农”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村信贷仍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建议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新疆邮政储蓄建立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和农户小额信贷支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何玲 《中国外资》2012,(15):215+217
村级文化建设要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维护农村稳定为重点;昌吉州在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上加大政府对村级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促进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建设;创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变农村经济滞后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血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资金供给不足矛盾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一些边远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金融部门如何立足实际破解难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搞清金融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金融和资金需求,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业务品种、切实改进服务、全力予以支持。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种、养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需要加大对农村科研和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做好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筹集更多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邯郸市财政局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不断加大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和财政服务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靠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改善、素质技能的提高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指出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社会发展主体缺位的弊病,明确指出中国农民是促进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要转变观念,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加大工作力度,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实施农业科技革命、发挥区域优势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搞好农村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董加相 《云南金融》2012,(1Z):68-68
<正>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缓解农村和农民贷款难、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工作,对于顺利实现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要发挥保障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理清三农审计的工作思路,加大对我国三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深入分析三农审计面临的资金管理、多部门权力失控、经济转型等风险基础上,提出以三农政策执行、资金项目、经济责任为三个抓手,强化三农审计,推动三农工作与十二五规划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增强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办好农村信用社是形成完善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亚 《金融论坛》2004,9(8):57-61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格局中的新生事物,首批成立的三家农村商业银行至今已运行两年多时间,其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模式和方案设计为其他农信社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农村商业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别化经营,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作者还提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分阶段发展战略,即短期要夯实基础,建设队伍,努力成为系统内最优;中期要优化机制,强化管理,向国内先进金融企业看齐;长期则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数字化整合,全面打造精品银行.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应以专业社为主,综合社为辅,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应成立联合社,同时加强社间合作。农村合作社应实行国际化经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加快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会使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对农村人口,而且与农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城镇人口,都将受到这一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恩惠。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应对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很好的社会保障或民生保障才能给全体国民带来普遍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现今城市居民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功能视角,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体系、合作性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及民间性金融体系,并分别探讨各类农村金融体系组织优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对农村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及民间性金融体系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效能,该研究成果将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已达3.1:1.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已是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出台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为农民开拓增收渠道,同时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提高农民的国民待遇,以增强对农业整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根据社会保障理论和我国经济社会现实,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应实行"332"模式,即基本保障、补充保障、特殊保障三层保障;国家财政、农民个人、农村集体三方筹资;养老金和老年服务双管齐下。基本保障体现统一性,强制实施,基金由国家财政和农民个人缴费形成;补充保障体现差别性,自愿参加,基金由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缴费形成;特殊保障体现福利性,由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提供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