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让洋货进门不好,可也不能一掉脸就都去沾"洋气"带"洋味"。人穷志短不思致富不好,穷人不凭力气脑子脱贫专靠巴结阔佬弄点施舍也不是好主意。您记着。富人再施舍也不能让您跟他一样富得浑身流油!  相似文献   

2.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你自己去谋生,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那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  相似文献   

3.
承认贫富之间存在差异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因为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着作用。想成为有钱人,就是因为这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要想成为富人,我们就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不会变穷”。因为富人是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富人做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无所谓。有时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们仍宁愿进…  相似文献   

4.
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穷人赞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这是一个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的观点,当时觉得很有点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到今天,身边耳畔边,这样的呼声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傲骨论     
常言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礼记》中有一则《嗟来之食》的故事。说的是古时有一个穷人饿得快要死了,一富人丢给他一碗饭,大声地说:“喂,来吃吧。”这个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终于饿死了。上述这个穷人无疑具有傲骨,他虽然饿死了,但其精神永存,至今仍被人传颂。苍桑变易,人世更替,历代身具傲骨的人不可胜数。君不见:今日北京大学98级学生陆艳平,她家里十分困难,为了供她上学,几乎连住房也要卖掉。吉林的张国付得知此事,尽管自己的经济并不宽裕,但情愿每月挤出100元钱来资助陆艳平。然而,…  相似文献   

6.
一条毛毯     
星竹 《乡镇论坛》2009,(18):5-5
我们经常看到富人为穷人捐款的情景。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富人都显得居高临下,施舍的成分尤多。穷困地区的小学生或残痰人在当场接受捐助的时候,总是一副难受的表情。像是被欺辱了一样。旁观者除了为他们的贫穷难过,同时还会为他们因接受施舍而再次受伤感到难过。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有一种理论,说企业家有原罪。我认为这个理论非常有害,它是一个清算的理论,是准备要清算我们的企业家!我们好不容易有25年的平稳,如果再搞一个清算,前途就完了。他们不但没有原罪,而且在逐步的改革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我们要保护富人!为什么要保护富人?因为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如果打倒了富人,这个国家就没有富人了,就变成穷人国了!”在8月的一次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  相似文献   

8.
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08,(9):103-103
1.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而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融入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10.
幽默     
1、那个女人是谁一个富人想要帮助穷人。但他不认识一个穷人。一天,他在市场看到一对老夫妻,他们显然很穷,所以富人邀请他们到他家住三个星期。这对夫妻非常感动,连声道谢。富人的家非常豪华,到处有仆人为这对夫妇提供可口可乐、上等白兰地、香烟、杂志、书……这种舒服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星期。一天,富人看见老头独自一人坐在花园里,喝着仆人送来的饮料。“过得怎么样啊?”富人问道,“非常好!”老头答道。“真的很好吗?没有什么问题吗?”“是的,每一件事都非常的好,可是有一件事我却不明白——和我住在一起的那个  相似文献   

11.
穷人的习惯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  相似文献   

12.
“穷人区”、“富人区”是近期的一个热点争论话题,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任志强在一个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有“穷人区”“富人区”很正常。其他几位在场的房地产大腕对任志强的观点也很支持,认为“富人区”不可避免。可见在很多开发商眼中,穷人就应该与富人分开居住。那么假设这些开发商的观点是正确的,真将城市分割成几大“穷人区”和“富人区”,最终受益的会是哪些人?又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有趣事呢?  相似文献   

13.
穷是极地     
人不怕穷,就怕没气象。穷,作为一种财产的拥有,是最下一等的。多有者为富,少有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什么都没有,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夜粮,一条裤子五人穿,家徒四壁,穷得丁当响。但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也穷,穷而不起,穷而不奋,穷得没志气,穷得没本事,穷得奸邪生。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提着个破罐子守在路边。那富人不屑,理也不理,邻人都说富人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儿要饭越要得着,越不想着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前一段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手岛佑郎的观点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书架     
你为什么是穷人作者古古 著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内容简介:这本书,你只要看一页,就不会再停止,它是一把穷人的开心锁,一面富人的反思镜。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你是女人还是男人,只要你还在为挣钱操劳,那么读此书将会给你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文章节选:富人靠资本生钱,穷人靠知本致富。以知识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穷人们最后也是最辉煌的梦想。确实有很多人成功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向来嫌贫爱富的金钱似乎也显示出公正的一面。但是只要眼睛再睁大一点就可以发现,知本的发达,其实还是得靠…  相似文献   

16.
《乡镇论坛》2006.2月下半月刊,转载古古的《穷人缺什么》一文提到“穷人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之观点,笔者不能苟同。为此,特写此文,以示商榷。1、财富是衡量穷富的标准,穷人之所以穷,本身就是缺钱!否则就不称之为穷人。由于缺钱,穷人把钱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这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钱不仅对穷人是个巨大的诱惑,对一般人、对富人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富人为什么富?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有钱嘛。难道不是钱的诱惑使其成为富人的吗?2、由于穷人先天性营养不良,缺钱——这是穷人致命的弱点。无钱,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寸步…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全面的保障型社会是大势所趋,而消除对社会福利的种种误解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福利社会的本质不是富人养穷人,也不是公民让国家养着,而仍然是自己养自己,在福利社会,国家的作用只不过是为公民能够更好地养自己作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而已。流传最广的一个误解就是"福利社会是富人养穷人",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福利社会仍然是自己养自己,而不是富人养穷人。  相似文献   

18.
钱与钱不同,富人的钱比穷人的钱“大”一个人因购房缺钱,求助于一个有着百万资产的朋友。不料,朋友热情招待他吃喝,钱却一分也没借给他。这位碰了软钉子的老兄,仿佛蒙受了奇耻大辱,对那位“富友”鄙夷得咬牙切齿。当年两人一样清贫时兄弟般的情谊哪里去了?真是“一阔脸就变”啊!因向有钱的亲戚、朋友借钱讨个没趣,弄得伤了和气进而视同陌路者不少。其实,造成这般尴尬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借钱一方的思维误区:以为向有钱人借钱正是顺理成章之事。殊不知,对于富人来说;最不能借的就是钱!莎士比亚曾有告诫:“不要向富人借钱。”…  相似文献   

19.
易水 《中外企业文化》2011,(11):I0020-I0021
l,穷人喜欢消费,富人关注投资。穷人得到一只鸡、会把鸡炖着吃了,富人会让鸡生蛋,蛋再孵鸡。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让钱生钱。一般富足(10万-100万)的美国家庭只有20%的收入来自投资活动,而超级富豪(500万以上)的收入有43%来自于投资活动。这就是穷人和富人对金钱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权静 《中国新时代》2006,(12):33-33
尤纳斯用格莱珉银行的盈利向世界证明了扶贫和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并存要不要借给穷人钱,这是个悖论。穷人最需要钱,这谁都知道,可是真借到自己头上来,掂量掂量:万一人家“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那真是哭都没眼泪。所以,还是借钱给富人更靠谱,钱好还不说,落个人情,以后找富人帮个忙也方便。但是,还真有人专门借钱给穷人,而且“在贷款之前都会去到他家里查看,如果有任何家具,包括床在内,都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贷款。”不够穷还借不着,真是匪夷所思。资本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专门找穷人的那是慈善,不是商业。可是人家最牛的地方就在专门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