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6,(33):104-105
枝江大曲是湖北白酒的一面旗帜。而在中国白酒行业,枝江不是最大的,但绝对是增长最快最稳的。从1998年到2006年,枝江已经连续多年跻身中国白酒十强,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到全国184个省200多个地市,2006年销售额也将达到11个亿以上。在短短数年里,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枝江大曲奇迹”。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6,(37):35-35
2006年,是枝江酒业又一个辉煌年。据透露,截止2006年11月17日枝江酒业销售收入已轻松跨越10亿元大关,销售额在全国白酒中排名第七位,产量排名全国第四位。  相似文献   

3.
和多数地方品牌一样,枝江大曲并不具备很深的历史家底,枝江酒业的大发展,可以说是近十年来的结果。从1998年企业改制以来,枝江业绩连年创新高,2005年销售额达到了9.5亿,2006年将达到11亿,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白酒十强,实现湖北市场“六连冠”。在骄人的业绩面前,枝江酒业的掌舵人蒋红星倍觉感慨与自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儒商风范的他在冷静和理性分析白酒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又给我们描绘着一个地方主流大酒厂未来的版图。  相似文献   

4.
郑再武 《华糖商情》2001,(17):13-13
1996年前,枝江酒厂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厂。然而,1999年,枝江便横空出世,以黑马的姿态,实现年销售收入3.8亿的业绩,跻身全国白酒行业30强,成为名的地区名牌,2000年.枝江销售收入更是突破5亿元大关,影响力辐射到河南、湖南、江苏、山东等省,着实令同行惊羡了一把。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问枝江规模有多大?每年都会有不同答案。1999年4.1亿、2003年6.6亿、2005年9.5亿、2006年11.2元——从1999年到2006年,枝江年年实现大幅增长。据称,2007年的销售目标已定为13亿。对于枝江的大发展,“大”不仅仅在于规模。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大”是枝江给自己的定位:要做大众消费市场的老大;二“大”是庞大的产品阵容,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产品力;三“大”是区位选择上以全国大市场为大舞台。  相似文献   

6.
2007年销售目标是15亿,三年时间达到年销售20亿。这是在枝江酒业近期召开的迎战销售高峰会议上,销售公司总经理曹生武的表态。他认为,枝江大曲三年时间达到20个亿肯定没问题。并且还将突破,而这也是枝江酒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明确目标。有消息说,枝江大曲2007年在湖北本省将拿下近9个亿的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近两亿元。在省内根据地达到这个销售业绩的酒厂,目前在业内相当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陈支援 《现代商业》2002,(10):25-26
一个企业要赢,赢在市场;要输,也输在市场。在湖北枝江酒业销售公司总经理曹生武心目中,市场二字重如泰山。他常说:“企业不是老总最大,而是市场最大。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他对市场经济理念的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成就了他在枝江酒业的业绩。三年间,他作过人的才智运作市场,使产品销售额呈几何级数增长,把“枝江大曲”打造成为湖北第一品牌,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洛同行业榜首,创造出了全国国有白酒企业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枝江大曲奇迹”和“枝江大曲速度”。  相似文献   

8.
郑再武 《华糖商情》2001,(23):15-15
1996年崛起于湖北的知名白酒品牌——枝江,1999年完成对湖北市场的精耕细作后,迈出了开拓省外市场的步伐。毗邻而居的河南和隔江相望的湖南,理所当然成为枝江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9.
丁琳 《糖烟酒周刊》2007,(28):94-96
湖北是个白酒生产大省,据统计,2006年湖北白酒年生产量已达到3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10。湖北又是白酒消费大省,整个湖北白酒市场的容量估计应该在60亿元以上,其中武汉市场可能有20多亿的容量,十二个地级城市,每个地级市场的容量应该在3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广东已是中国白酒市场的制高点。自2001年以来,每年的白酒消费都在100多亿,而2004年,更是达到了140多亿,占据中国白酒销量的近1/5;15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市场销量达N80多亿,占据国内高端白酒近1/4份额。广东省强大的消费水平,不仅造就了全国最大的洋酒消费区域,更是中高端白酒进军全国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1.
王如柏 《糖烟酒周刊》2005,(36):A0020-A0021
最近10年来,中国白酒在销量和营销创新上最活跃的地区,是在广东。“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白酒正是这样,全国白酒强势品牌云集广东,分羹高达150亿的庞大市场。因此,广东市场是全国白酒消费的第一大市场,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市场。所以在广东有时装酒、广告酒“各领风骚两三年”之说。可以说,如果在广东市场上能够存活下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优秀的品牌不被关注,一次重大的转折不被报道,是不负责任的。由于市场业绩快速增长,2006年还达到了超乎想象的11.2亿元.同时又在全国市场拓展上高歌猛进,湖北枝江酒业现在应该是目前行业关注度很高的一个企业。但从湖北枝江酒业销售公司总经理曹生武那里,如果不能读懂他,就无法感受他心底的风流和壮阔,媒体记者想得到更多文字那也就太难了。  相似文献   

13.
根据调查,湖南株洲和益阳白酒市场与全国其它地方相比有许多不同:株洲的广告酒现象比较突出,这在全国声讨终端的大环境下值得关注,而在益阳,枝江大曲在不长的时间内打破了非常强势的地产品牌的垄断,这在区域强势品牌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的今天,对不同品牌如何开发外地市场具备借鉴意义。本文从市场调研的角度对株洲和益阳白酒市场进行了全景透视,通过不同的数据对比,尤其是市场运作时间、品牌销量和市场投入费用的对比,让我们再次深刻感悟白酒市场的变幻莫测,同时也让经销商在终端和区域品牌两座大山的压力之下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7,(28):24-24
这种“效应”之后的湖南开始沉寂,再也没有“孵化”出全国性品牌来,所以个人觉得效应是在递减。目前的湖南在白酒市场上正“沦为”一个普通的省份。市场上重量级品牌包括泸州老窖、湘窖、金六福以及枝江等。我不觉得泸州老窖、枝江的成功算是湖南效应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瑶筝  凯风 《糖烟酒周刊》2005,(10):B042-B043
计划经济时代湖北涌现了许多名噪一时的白酒品牌:黄鹤楼、白云边、襄江特曲、黄山头、西陵、石花、园林青、枝江小曲……如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些令湖北人津津乐道的品牌大多已沉沦,只剩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还红旗不倒。而偏居鄂西北的襄樊三九酿酒厂在湖北人心目中也算不上响当当的企业,可是从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个默默无闻的中型企业却做到了许多鄂酒企业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千里跃进广东这个中国白酒行业的龙虎擂台,并在短短一年时间跻身十强,连夺五冠。  相似文献   

16.
谁都知道在湖南市场拿走1个亿以上的销售额意味着什么——当地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所谓的强势地产酒也不过才有几个亿的销售额,大红大紫的泸州系据说也才两个多亿,偌大的市场上拥有亿元级的销售额应该是够份量的了。从湖北来的枝江大曲,据预测,2007年的销售额将超亿元,可达到1.4亿以上。所有直接竞争者都明白,阻止枝江拿下这个份额,只剩下理论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印象中的清香型白酒典型代表当属山西的汾酒,就是在现在,去到山西也是被浓浓的汾酒清香包围着。在汾酒的主战场山西,光一个杏花村酒厂每年在山西市场捞走的就是近25个亿。另一个大众熟知的清香型酒代表就是北京的二锅头了,据称其销量已经连续五年坐稳全国清香型白酒厂老大的地位,二锅头的125ml装小支酒可是卖遍全国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规模较大的白酒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如何拓展市场空间。它们在各自的省内市场都占有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再发展下去.空间争夺会更困难。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选择了“走出去”向省外、向全国发展,从2006年到2007年,江苏的今世缘是个典型.当然也包括湖北的枝江、安徽的高炉家等不下数十个大中型企业,只不过这当中有一批企业走得要早一些,也出来了一些成绩。以此为背景,  相似文献   

19.
穆峰 《中国品牌》2010,(5):90-91
近日,湖北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宣布2010年将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创利税7亿元,"707"豪言壮语迅速在业界引起关注。稻花香、白云边、枝江是鄂酒"三朵金花",撑起了鄂酒的一片天。不得不承认,出了湖北,鄂酒还没有一个品牌能真正挤进国内高端白酒一线品牌。而在中档酒领域,鄂酒同样面临着尴尬——销售量上去容易,品牌力上去却无比艰难。总之,相对于川酒、苏酒来说,鄂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翻开地图会发现,在湖北省,枝江、白云边、稻花香三家白酒企业呈“三角形”,每边长不过几十公里。 上篇 一省三邻 自成气象 “我们十一五规划是实现十亿销售收入”,白云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杜平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