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应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郑长军 《当代经济》2006,(24):116-117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应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伟  郭捷  杨绍斌 《技术经济》2009,28(11):17-21
基于声誉理论,本文建立了企业研发外包的动态激励机制模型,研究了承包方在同一个契约里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声誉机制时,承包方在第1期、第2期的努力水平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承包方从第1期、第2期产出里分享的剩余份额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因此,与没有引入声誉机制的契约模型相比,声誉激励机制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激励强度,并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良好的财务指标、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劲的市场表现均表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为银行的长期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内部机制—尤其是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银行还相去甚远。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着重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措施和建立现代公司制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以我国行业协会为实证对象,从道德风险问题、多重博弈关系、显隐性激励机制等方面研究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认为,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对协会负责人的约束作用,要加快制定《行业协会管理法》,注重管理权限激励、社会地位激励与声誉激励相结合,培育行业协会负责人职业声誉机制,建立行业协会负责人的问责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声誉理论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余津津 《当代财经》2003,(11):18-22
声誉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前沿理论。本文将现有的声誉理论研究成果归纳为标准的声誉理论、声誉交易理论、声誉信息理论及其他理论研究几个部分,总结其基本思想与主要结论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清河 《经济论坛》2003,(22):79-81
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是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一、西方国家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比较分析从20世纪开始,企业激励理论受到了管理者和经济学家的普遍关注,发展比较迅速,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开始,到格罗斯曼和哈特等人的证券设计理论,产生了诸多有关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理论。一正反馈闭环管理系…  相似文献   

8.
CEO声誉评价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声誉的研究最早始于经济学,而后激励理论的发展也将声誉逐渐纳入管理学研究的范围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力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均将人的一些更高层次的动机作为激励的因素之一。如马斯洛将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需求的最高层次,赫茨伯格关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划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企业家对声誉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创业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能够为创业带来持续发展动力,但一般的显性契约无法消除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传播者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从隐性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出发,将声誉模型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拟合隐性知识传播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动态激励模型,分析了声誉效应在提高创业社会网络隐性知识转移效率中的作用,探讨了声誉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有效发挥隐性知识转移中声誉效应的激励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业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能够为创业带来持续发展动力,但一般的显性契约无法消除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传播者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从隐性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出发,将声誉模型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拟合隐性知识传播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动态激励模型,分析了声誉效应在提高创业社会网络隐性知识转移效率中的作用,探讨了声誉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有效发挥隐性知识转移中声誉效应的激励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企经营者的声誉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蒲勇健 《经济管理》2005,(11):18-21
本文运用简单的模型就声誉激励作用机理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声誉激励作用的四大机制.包括市场机制、监督机制、报酬机制以及信任机制.以期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因债务融资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使其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一环,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使负债的约束机制得不到发挥。该文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化改造、债券市场的培育和破产机制与退出机制的完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改善上市公司债务约束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经洲 《经济师》2009,(7):254-255
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本质是在一定目标函数的约束下持续地调动各层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文章在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变革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组织形式,力图探索出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特点、效果显著、激励约束比较充分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虽然组织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对企业经营者发挥一定的激励约束作用,但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偏差。在公司组织与外部相关市场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来自产品和服务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和声誉机制等的市场力量,透过这些联系作用于公司组织和企业经营者身上,对经营者的行为产生激励与约束作用,诱导真实信息、刺激适当行为。  相似文献   

15.
构建激励约束机制:项目管理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管理者报酬与项目业绩关系不显著,从满足人的多种需要角度,提出建立报酬、控制权和声誉的系统激励约束机制。论文创新性地尝试从项目阶段去分析管理者报酬机制与控制权机制替代关系、报酬与负债的关系,以及声誉与传统激励约束机制的替代、互补关系。论文指出,如果能够系统地建立对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代理人的在职消费和约束代理人的“内部人控制”是可以实现的。全文的研究将有利于对激励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治理结构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在于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以及没有建立激励与结构机制。基于激励与约束的制度安排,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1)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管理和行政管理归位;(2)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人格化;(3)解除国有商业银行对员工的无限责任;(4)建立以行业利润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声誉理论研究一方面围绕声誉的保持、交易、消费这一声誉运行机制的主线在充实完善,另一方面也在扩展声誉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市场特征下的声誉机制、网上交易中的声誉机制等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声誉保持和声誉消费;金融市场上声誉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市场宽度、市场密度、顾客特征、网络结构等市场特征对声誉机制的影响;检验网上交易声誉体系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及网上交易声誉体系收集和报告信息的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存在着人才结构失衡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断出现和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为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大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快股份制改造进程,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刻画了维系社会经济组织运行的两种机制:集体声誉和个体声誉的互动,与内化的价值和组织认同.第一种机制表明:组织声誉对组织的成员具有激励效应,一个组织的声誉租金越高,这个组织中的成员就会越诚实可靠.第二种机制表明:组织成员对这个组织的认同感越强,那么它自己违规的激励就越小,而且还会有更强的激励来惩治其他违规的成员.笔者最后还讨论了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