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金融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创新即灭亡。金融创新是指银行中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调整金融制度安排,改进金融管理方式,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改变金融体系基本要素的搭配和组合而提供新的金融业务的过程;是为了追求盈利机会,避免风险而不断发生的金融组织、金融业务、金融技术的变革;是在金融领域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实现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新转变和国内金融改革的新趋向,“十一五”期间广东金融业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全面改进区域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抓住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机遇,加快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新的不确定因素,着力构建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3.
金融功能观的提出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范式,对认识现代金融的本质作出了新的尝试,也令“金融功能”这一范畴正式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事实上,对金融功能本身的研究远不止于此——不仅要上溯到金融发展理论乃至金融经济学的丰富阐释,还要纵观金融发展实践的历史演进。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功能的层次加以剖析,进一步对金融功能作出定位;并以此为参照,对中国金融功能的两种错位进行分析,即表现为金融财政化的功能越位和金融市场化的功能缺位,指出复位于资源配置功能才是金融发展和金融体系建设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中介在金融活动中,为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和逃避管制而变革传统的金融操作方式,推出新的金融业务,采用新的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新的金融服务,不断形成新的市场,以充分发挥金融的特殊功能。金融创新的内容通常包括:金融理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以及金融组织与结构的创新等类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传统的金融资源理论,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点与趋势,对金融资源配置赋予新的界定和内涵.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普惠金融四个维度,对2000-2013年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动态与系统分析.总体来看,中国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功能不断增强.但是,目前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的金融资源产出效率趋于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互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是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对金融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其次,论证了二者的互补关系。在理论上,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既存在着静态互补关系,也存在着动态互补关系。最后,简要指出二者互补关系的实践意义。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有益于双方开展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进而实现二者的“双赢”,并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金融产品从广义上讲,包括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两种形式。金融产品创新就是根据金融市场需求,设计出新的合理的可实现的金融商品,再以优质服务加以推广。即通过设计新的金融产品使原金融产品解决不了的金融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全国金融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对金融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世纪的金融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层次的金融人才需求将日趋上升,担负着培养金融高层次人才重任的金融高等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改革现行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与网络金融环境下,金融转型升级是一个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新问题.金融转型升级是由传统的金融时代向新金融时代发展、由半封闭式金融向开放式金融体系转型的动态过程,即WTO框架下,传统金融时代--金融转型--新金融时代.我国的金融转型升级已开始起步,并渐成规模,新金融在创造新的业务空间的同时,不间断地为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的潜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网络金融的深化,在充分结合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我国金融业将开拓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支农投入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综合得出政策性金融所起的影响,进一步突出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金融生态就是在金融领域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状态,金融生态是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金融变化。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的补充形式,其出现的较晚,但在解决农村金融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我国金融生态中非正规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对非金融生态的持久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和发展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称为创新,认为创新是通过经济体系内部的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认为创新的实践过程就是经济的发展过程。从金融系统来考察,广义的金融创新可以被定义为: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为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和逃避管制而变革传统的金融操作方式,推出新的金融业务,采用新的技术,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不断形成新的市场,以充分发挥金融的特殊功能。可见,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一种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改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凡是金融领域所发生的导致各种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改革,都属金融创新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竞争,也衍生出了新的合作。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竞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金融的应对措施,给关注此话题的人们以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竞争,也衍生出了新的合作。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竞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金融的应对措施,给关注此话题的人们以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产生,本文以前程无忧网站——国内最大的人才招聘网站之一,对金融人才的招聘为分析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特别是高职层次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现在在高职已经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而新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与传统截然不同;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便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在制定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及设置相关的课程时,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金融角度研究我国金融发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从生态金融的角度出发,分析金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探讨我国金融非自然演进而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以可持续的金融发展观推进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金融大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长期位居全国首位.但广东金融大而不强,丰厚的金融资源和坚实的金融基础并没有真正转变为会融成长优势.面对国家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东金融要再上新台阶,要由金融大省转变为金融强省,就必须认真研究和选择新形势下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活动中,广泛采用新的技术,不断形成新的市场,运用新的金融工具、新的经营方式、新的金融服务,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金融创新二十世纪60年代始于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近40年的实践证明,西方各国的金融  相似文献   

20.
新金融实际上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扬弃”,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的潜能。本文分析了新金融“催化”金融转型升级、转换的内容,归纳出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的五个不同特征,阐述了金融业运作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新的变革,并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与新金融相适应的新的安全控制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