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日,农行云南省分行与云南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签署《银担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担保与再担保业务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与云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签约的银行金融机构。根据协议,农行云南省分行将为云南省信用再担保公司、云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分别提供50亿元、30亿元的银担合作额度支持,合力推动银担业务向持续、有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民银行河南新野县支行何虹2019年3月24日来稿指出,近年来银担合作呈较快发展趋势,然而银担合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业务合作种类单一,银行难以全面、客观了解合作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银担合作潜藏风险较多。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促进银担合作健康发展需要多措并举。一是建立  相似文献   

3.
银行开展银担合作业务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也是自身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银担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从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建立统一监测系统、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合作风险管控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途径。近年来,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快速拓展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渠道,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银担合作,加强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防范银担合作中的风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银团贷款作为解决贷款集中度风险的有效方式,近年来被广泛采用。丹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也积极发展银团贷款业务,截至2011年末,丹东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银(社)团贷款共计发放11个项目、12个借款主体,68笔、余额12.158亿元。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行业投向集中、贷款主体集中、主导力量集中"等集中度风险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发展蓝色经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建设海洋强国"。2020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提出探索"蓝色债券"。继绿色债券之后,蓝色债券有望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可持续金融的重要业务领域,将为有条件、有资源、有意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遇,注入新的增长动力,有助其打造新的特色业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银团贷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苏省银团贷款的基本特点1、专业运作与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在拓展银团贷款业务过程中,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已逐步建立起矩阵化的运作模式,实行内部机构、项目作业、信息传递扁平化和组织结构矩阵化。同时,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注重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取消与银行合作的担保机构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金起点限制,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频发,这些案件多发生在存款及柜台业务及会计结算业务等要害岗,而信贷管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与保险业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本文通过对北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保险"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改进"信贷+保险"业务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互补性使得区域产业合作和转移具有可能。在泛珠地区产业转移中,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金融服务层次不高以及规范化制度的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泛珠三角产业合作和转移。搭建产业群新型融资平台、强化"泛珠"区域产业整体布局和规划以及建立"泛珠"地区地方立法协调机制或许能成为破除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障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活动以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合作为基础。同时,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双方在相互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进行着博弈。研究如何建立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抑制博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对风险投资活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实验室实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贷款契约情况下,借款人风险态度等因素对合作水平(努力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联保贷款契约下参与者的努力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其努力水平显著高于个人责任契约下参与者的努力水平。说明联保贷款契约参与者存在较高的有条件合作行为;(2)在联保贷款契约下,风险喜好参与者的努力水平显著高于风险规避参与者。说明联保贷款契约对风险喜好参与者具有显著激励作用;(3)风险规避参与者的努力水平随实验期数增加而下降的速度比风险喜好参与者更快,风险规避参与者对联保贷款契约合作水平有较大危害。我们提出:小额贷款机构应当为风险喜好借款人提供联保贷款契约,并且避免风险规避的借款人与风险喜好的借款人组成联保贷款小组。对风险喜好借款人组成的联保贷款小组,联保贷款契约的期限可以较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国际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各国在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中引发新的矛盾,必须加强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因此,需要对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中涉及的国际协调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各国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依据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转让定价的初次调整和相应调整的配合;转让定价税务管理国际争议的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银保协作与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lternativ Risk Transfer,即 ART)保险的内在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ART 保险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银保信贷系统的 ART 保险机制。结果表明,ART 保险可以有效分担银保信贷系统的信用风险,降低银保信贷系统的风险运营成本,提升银保信贷系统的运营效率,并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目标。可见,推行银保协作型信贷模式,对于治理信贷配给,从而提升信贷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近年来,榆树市土地流转力度加大,规模经营呈快速发展态势,各种合作模式相继出现,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人民银行榆树市支行调查显示:榆树市土地规模经营涉及农、牧、副、渔等多个领域,普遍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政策执行、资金投入和抵抗风险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剖析了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付系统、中央对手方和证券结算系统)的监管框架,总结了监管工作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恢复与处置和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其在国内、国际监管合作方面的监管权力运用,梳理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酝酿的主要变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国界更加方便快捷,单个银行监管当局已难以独当一面,从而需要加强银行监管主体的协调与合作.为了衡量银行监管当局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本文试图设计一套评价适度性的指标体系.在设计时,笔者把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国内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合作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并通过对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的测算,提出具体的监管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晔  未钟琴  方颖 《金融研究》2022,508(10):20-38
商业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进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5—2019年323家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战略合作的数据,研究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其信贷风险与经营绩效。结果表明:(1)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战略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2)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其自身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3)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提高运营管理能力与拓展中间业务这四个渠道提高了银行经营绩效;(4)全国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使其信贷风险水平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的效果更强。同时,信用贷款比重越高的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顺势而为所进行的金融科技布局的微观经济后果,也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contag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me have argued that recent increases in credit risk transfer are desirable because they improv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isk. Other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y may be undesirable if they increase the risk of financial crises. Using a model with banking and insurance sectors, we show that credit risk transfer can be beneficial when banks face uniform demand for liquidity. However, when they face idiosyncratic liquidity risk and hedge this risk in an interbank market, credit risk transfer can be detrimental to welfare. It can lead to contagion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c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