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EC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中国通过金融体系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贷款投资。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8年度的农业贷款和农民人均收入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与农业贷款投入量有着必然的联系。长期内: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贷款投入量两变量存在正相关的协整关系;农业贷款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原因。短期内:由于误差修正系数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使得短期的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并无明显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改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业贷款长期稳定投放,进一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社1980年至1989年共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963亿元,1989年底余额达884.5亿元,约占国家财政投资的80%左右,农业贷款成为农业资金来源重要渠道之一,对支持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农业贷款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信贷工作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和农村贷款的现状去年末 ,农行农业贷款占全行贷款的 18%。从全国看 ,农业贷款客户群体分为三类 :国有农业、一般农业和农户。国有农业包括国营农场和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水产等部门办的工商企业 ,国有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的 37% ;一般农业贷款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非国有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等 ,贷款余额占农业贷款的 4 5% ;农户贷款余额占农业贷款的 18%。近年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化、个体私营经济等新的生产形式不断涌现出来 ,农业信贷需求日益扩大 ,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适应新的形势 ,我行农业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4.
徐建民 《中国金融》2006,(23):77-78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金融约束 信贷约束:农村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滞后,信贷资金“拉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信贷投量“弃农”与农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赤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牧业人口占78%,2005年农业总产值92.5亿元,农牧业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26.7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5亿元,农业贷款仅为52.4亿元,其中兴发集团农业贷款高达16亿元,约占30.5%,剔出兴发集团贷款农业贷款年均增长不足10%。  相似文献   

5.
2004年,商洛银监分局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信贷投放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建设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表现为:一是农业贷款增速加快。近3年来,农业贷款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0.12%,27.15%和37.57%,尤其是去年,  相似文献   

6.
张春 《济南金融》2002,(7):38-39
农业贷款在一些具体的贷款项目上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应,但在推动整体农业发展上效应不显,这种不显缘于诸多障碍因素的制约。由此本认为充分发挥农业贷款效应主要从完善信贷政策和优化农业信贷环境入手,实现农业信贷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走出农业贷款低效的认识误区陈鸿珊,郑顺尧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信贷介入农业的风险较大,因而,在农业信贷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贷款效益必然低的认识,进而影响了信贷决策。在计划安排上,表现为力争非农贷款规模,重视非农规模的充分使用,少争农...  相似文献   

8.
近期,农发银行作为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将开展订单农业贷款纳入了今后业务发展的延伸领域,农发行新疆分行已计划对隶属于兵团农七师的新疆锦棉棉业股份公司开展棉花订单农业贷款试点。本文对开展此项业务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为开展棉花订单农业贷款,除了要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管机制以外,必须处理好棉花订单农业贷款与当前政策性信贷业务的衔接问题,要充分利用兵团体制的优势来保证棉花订单农业贷款可行、安全、有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业银行围绕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运用农业贷款这一经济杠杆,扶持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发放贷款时,在一年中常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因此,探讨农业贷款变化的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农业贷款在一年中的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由农业生产的固有规律决定的?能不能克服这种情况?本文就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农业信贷工作,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农业信贷工作有哪些成就,还有哪些弊病,根源在哪里,出路何在,看来是必要的。农业贷款工作的回顾 1952年到1980年,全国银行和信用社累计发放1,200多亿元农业贷款,占同期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总额的一半左右。1980年同1952年相比,全国粮食增长近一倍,棉花增长一倍多。我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近25%的人口,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这里,农业贷款对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8年-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保险不仅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且对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外部溢出效应;同时,农业贷款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但农业存款却没有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有效动力,表明存在农村信贷资源外流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运用2008年-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农业保险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且对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同时,农业贷款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但农业...  相似文献   

13.
合浦县农村金融部门支持“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调查罗世平近几年来,合浦县农行和信用社大力组织盘活资金,积极支持该县"两高一优"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1989年至今,全县农行和信用社累计发放"两高一优"农业贷款达4.08亿元,促进了农业综...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确保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而农业贷款则是农业银行直接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对农业贷款进行正确的考核、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林清溪,蔡朝阳一、当前农业信贷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贷款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信贷投入与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二是农业信贷投入的体制不顺。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对农业信贷投入机制不灵,人民银行虽然...  相似文献   

16.
潘纬 《金融纵横》2013,(8):56-63
农业的弱质性固然影响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但合约的不完全性和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恰恰又是导致订单农业贷款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贷款参与主体众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的特点,又加剧了订单农业贷款风险产生的可能。霍邱柳编订单农业贷款的成功案例不仅从实践的角度对上述的理论分析进行检验与印证,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订单农业贷款模式成功运作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农业贷款在一些具体的贷款项目上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应,但在推动整体农业发展上效应不显著,这种不显著缘于诸多障碍因素的制约.由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农业贷款效应主要从完善信贷政策和优化农业信贷环境入手,实现农业信贷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三农”贷款需求。但综观我国农业贷款现状,虽然国家信贷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但农业贷款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19.
农业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生产资金的50%左右靠银行贷款,有些地方所占比例更大。近几年,虽然农业连年丰收,农民自有资金有所增加,可是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全面发展生产力,由单一经营到农工商综合经营,没有大量的借入资金是很难扩大再生产的。当前,在国家财政无力拿出更多资金支援农业的条件下,农业贷款投放多少,直接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而也就直接关联农业生产的商品率;关联社会上的农副产品供应和工业原料;关联整个国民经济。因此,我们认为,在制定农业贷款的投放决策时,应从宏观上考虑这些因素。紧缩银根不宜过多地紧缩农业贷款;控制贷款规模不应大幅度地减少农业贷款比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为本”的战略方针。基于这样的战略思想,决定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倾斜农业的信贷政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倾斜农业贷款的有效管理问题作一些浅析。 (一)正确把握倾斜农业贷款的性质。 专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发放的贷款可定性为两大类:政策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那么倾斜农业贷款属于哪一类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