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国离婚率逐年增加。离婚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问题。未成年子女往往是父母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以保护未成年子女与父母交往、全面发展的权益。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探望权制度,尤其是探望权主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主体范围狭窄、适用情形单一等。在《民法典》编纂的大背景下,应针对探望权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完善我国的探望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一种身份权。探望权的规定,有利于离婚家庭的子女享受到父母双方的关怀和爱护,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作者从探望权的价值、性质和特征以及对行使探望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一方面为探望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给执行实践带来了一些困惑。本文将结合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借鉴国外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及经验,试对探望权的执行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最先源于英美法系,各国的立法和法理都普遍认同和接受。2001年我国着手修改婚姻法,增加了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空缺,为父母离婚后探望子女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探望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法的意图,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立法和司法实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恺 《魅力中国》2011,(20):169-169
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由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对探望权有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又涌现出不少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商榷.下面谈谈我个人对探望权的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慧 《黑河学刊》2005,(3):93-94,98
探望权作为一种身份权,是夫妻离异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所拥有的探望子女的权利,非法定事由不得予以限制或剥夺。修订后的《婚姻法》为探望权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探望权的主体过窄.条款过于抽象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探望权制度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的一项新制度.该法第三十八条确定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使法律对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裁判有了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祝茗屿 《魅力中国》2013,(28):329-329,331
随着离婚家庭的增多。离婚后探望子女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探望权的概念。其次,通过案例形式导入探望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探望权权利义务性、行使方式、中止及抚养费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我国法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蕾 《辽宁经济》2009,(3):100-10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善意取得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将就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我国有关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以及对《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详尽解析。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现状 在国家层面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但我国已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或政策规定.为我国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