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3年实行银行统管流动资金后,对国营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增补,由财政统一拨补的做法改为从企业留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自己补充,并对不同企业如何用自身积累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提出了具体要求。目的是调动企业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与生产发展的后劲。但是从实行情况看,效果甚不理想,非但没有改变我国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严重偏低的状况,反而更低了。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1990年  相似文献   

2.
<正>一、国营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现状第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普遍偏低.一九八四年底,全国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资产平均占用额的27.66%,国营商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其全部流动资金的11.27%.三明市213个国营工业企业,一九八五年末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资产平均占用额的41.2%,虽然比全国工业企业的占有额高,但是,距离70%的要求仍然很远,仍属于偏低.  相似文献   

3.
<正>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后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出现这一局面,除因企业不断进行内涵改造和外延扩大,生产能力上升;价格体制改革,部分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造成流动资金占用增加,导致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相应下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来源不足,能力过小.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国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自有流动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的企业,应逐年从生产发展基金中拿出10—30%进行补充.因此,企业提取生产发展基金的多寡,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4.
自从银行统管流动资金后,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增补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由于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制度不完善,执行手段不强硬,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增加不仅收效甚微,近两年来反而出现自有资金比例下降的趋势,使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据统计,1990年底在广西农行系统开户的国营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为874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占用5353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比例16.33%;集体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的17.34%,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30%的比例。而且分别比1989年末下降7.43个百分点和4.98个百分点。每年自有流动资金补充额和补充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5.
<正> 多年来,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缓慢,据三明市5056家工商企业分析,1983年至1989年共补充流动资金8356万元,年均补充1392万元,仅占当年税后留利的5%左右,按此速度补充,要达到规定补充比例至少要30余年时间。这不但加剧了社会资金供求矛盾,而且会造成我国信用膨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补充缓慢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来压力。因此,银行应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机制,参与企业分配,协助企业建立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平衡的经济机制,提高企业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愈来愈小,而对银行信贷资金依赖越来越大的状况正在进一步加剧。企业流动资金中,银行贷款与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已由过去四比六、五比五,转成现在的七比三。有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百分之二十,几乎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营计。以厦门国营企业为例,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几年来了减无增。(附表)  相似文献   

7.
<正>银行统管流动资金后,企业自有资金逐年减少,比例下降,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一个制约因素.据对我市有贷款关系的国营和集体工商企业1,550户的调查统计,1985年末流动资金合计10.87亿元,比1984、1983年分别增加1.19亿元和2.37亿元.其中,自有流动资金(含国拨和自补)只有1.7亿元、占15.64%,分别减少310万元和554万元.各系统的自有流动资金比例,占10%以下的有外贸系统1.44%、国营商业7.86%;占11—20%的有国营工业15.89%、国营物资供销16.26%、集体工业15.35%、粮食系统16.57%;占21—25%的有集体商业20.73%、供销系统24.63%.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很低,特别是近年来企业短期化行为,使这一比例有下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漳浦县工商银行通过几年来的摸索,总结对企业补资工作采取自有流动资金与贷款按比例分档确定贷款利率的办法,促使企业补资,取得显著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1.确定自有流动资金与贷款的分档比例,工业企业为3:7,商业企业为2:8; 2.根据分档比例确定贷款利率,分档比例以内的流动资金需要按基准利率掌握,超过部份则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如某家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15万元,流动资金贷款50万元,则按3:7分档比例计算的35万元贷款按基准利率计息,其余16万元按基准利率上浮30%计息。这样,自有流动资金比例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1983年,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统管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时,规定企业经常占川的流动资金应由企业从税后留利中逐年补充。以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企业补充自有资金的有关规定。然而现实状况却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自补流动资金的制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不仅绝大多数企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自有资金占定额流动资金30%的比例,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 多年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近期流动资金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等,要求我们对流动资金管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综合治理。 流动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以说是:“积累不足、包袱沉重、管理无力、效益欠佳”。具体表现如下: 一、积累比例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对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发现贷款大量增加,而企业流动资金却严重不足。从7户贷款企业统计资料看,主要表现在:(1)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比例逐年减少。在这些企业中,1986年底自有流动资金为389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15.04%,1987年自有流动资金411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11.63%,自有流动资金一年中仅补充了22万元,而银行贷款却比上年增加925万元,银行贷款1987年底较上年增长42.08%,大大超过同期商品销售收入增长的37.43%。再从1987年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总额比例看,10%以下的就占贷款企业总数57.14%,而其中自有流动资金最少的仅占全部流动资金总额比例的4%。(2)资金占用不合理。1987年全部流动资金占用总额比八六年增加947万元,增长36.61%,而商品资金却下降24.79%,结算资金上升238.68%,净增加1233万元,有问题的商品1986年占总库存11.7%,1987年较上年增长11.91%,1986年每百元销售创利2.13元,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极为普遍,生产所需资金越发依赖银行供应。从我市定点调查的18家国营工业企业的情况看,定额流动资金、自有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借款1989年与1988年比都有较大的增长,其增幅分别为28.4%、23.72%和35.09%;这就是说:流动资金借款大于定额流动资金,而定额流动资金又高于自有流动资金。1989年比1988年自有流动资金虽然增加了1300多万元,但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重只有13.43%,比1988年末减少了0.52个百分点。由于自有流动资金量少,增幅有限,自给能力微弱,导致流动资金借款迅速上升,1988年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借款的比例为1:6.58,1989年为1:7.18,增加银行融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对工商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是相当微小的,症结就在于: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列支成本费用,使产品成本增加。实际上企业支付的贷款利息以减少税收的形式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例如,假定某企业一年实现产品销售额2,000万元,产品成本1,500万元,全部用自有资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在参与隆林县农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中发现,银行内部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若干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放宽贷款条件。参评的近40个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达不到30%和自有流动资金补充率达不到比率的企业占90%;流动资金利润率普遍较低。但银行对这些企业仍然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或增加了流动资金贷款量。二是风险防范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如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合同、协议等缺乏时效性,没有法律效力。抵押贷款缺乏实在性,流动资产、临时占用资产、无价值的物品都在抵押品之列。在具体办理手续过程中,没有开列抵押品清单,有的抵押品缺乏稳定性。担保贷款的担保单位有的没有经济实力或者没有相应的物资作保证,有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多寡,是衡量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流动资金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导致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银行贷款在企业资金占用总额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从我县六家重点工业企业1989年9月末的资金结构情况看: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包括国拨)只有447万元,占资金占用额的6.61%;而银行贷款却高达3068万元,占45.34%。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给银企双方都带来不少弊端:  相似文献   

16.
工商银行津市市支行在1984年认真抓了集体工业自有流动资金补充工作,全市集体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92.7万元,占原有自有流动资金的15%,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例上升到28.7%,  相似文献   

17.
<正> 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是:“管理无方、积累不足、效益欠佳、结构失调”。具体表现如下:1.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名存实亡自1983年7月人民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以来,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锅饭”问题仍没有解决,仅仅由过去财政和银行包企业资金转变为由银行一家独包企业资金。银行统管流动资金既无法行使行政职能,也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手段,要清理流动资金中的水份,核定企业资金占用额、  相似文献   

18.
“七五”期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建筑市场的开放搞活,建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方式,也随之由财政和建设单位拨款改为建设银行发放大流动资金贷款,变无偿占用为有偿占用,这对减少财政流动资金支出预算的压力,增加企业对建设银行的依托,为建设银行加强财务管理,统管流动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基建规模膨胀,投资额猛增,使企业完成的承包建安工作量不断增加,也使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加大,虽然建立了企业每年增补自有流动资金的数额,已远远不适应施工经营发展的需要,加上,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对某些工程被迫垫资承包施工,被甲方拖欠的工程款项严重,因而造成企业回笼资金渠道不够畅通,从而使企业的资金占用数额急剧膨胀,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总额的比例很低,一般仅占3%以下,不仅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流动”同时,增加了企业对建行的依赖程度,使企业银行借款占流动资金总额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建行盘活贷款存量、调整信贷结构方针的贯彻落实,加剧了资金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9.
久拖不决企业补充流动资金势将积重难返 1983年国营企业流动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后,银行“统管”实际变成统包了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自1983年后财政不再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企业也不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截止1988年  相似文献   

20.
杨增武  沈之润 《财政》1991,(4):56-57
流动资金是企业生产、经济全过程的“血液”,其流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的经济效益,最近,我们对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工商企业调查,发现企业普遍受到流动资金短缺的困扰,截止1990年7月底,全区35家工商企业共缺流动资金1200万元,占全部定额流动资金的27.74%。我们了解到,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既有个炳 部因素,也有外部.戏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因素,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