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目前建立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9亿公民的“三农”问题、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在设计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参考借鉴国外的经验非常必要,如“单行道”理论等。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益,综合各种养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文章基于对安徽省砀山县农村养老状况的调查,在论述当前农村养老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遵循既要使农村社会的养老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的基本思路。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尽快编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以及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省信阳市的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设立“夕阳红”养老资金,激活农村金融资本,以资金互助的形式,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助力农户养老。对打造合作社式养老模式、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助力“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保险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体制存在重大缺陷,建立统一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的条件还不具备,而未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应在继续鼓励老人自养、家庭赡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体系建设,并使之与其他养老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筑我国农村未来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江超 《特区经济》2011,(5):182-184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对农村养老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科学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其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已基本具备。我们要努力克服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难点,建立我国农村三级养老保障模式,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6.
何伟纲  裴俊 《特区经济》2008,(9):166-167
中国老龄化问题已是一个严峻的客观现实,本文在分析中国的老龄化五个突出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老年医疗保健机制,依法维护农村老龄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养老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形势异常严峻,养老状况不容乐观。以遵义市为例,在城市要加大居家养老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要建立完善"四位一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城乡老年协会的作用;出台养老服务优惠鼓励政策;切实解决好农村敬老院的"身份"问题;分级负担,解决好高龄津贴问题;建立消费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8.
林源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49-152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少人士认为,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这种观点尤其在新农保制度开始启动后得到了支持。文章通过从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变迁、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及新农保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家庭养老仍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主体,并提出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法律制度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完善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口的福利问题,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文章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任何个体在成长和发展时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又有先后顺序.基于该理论,本文认为要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应该满足四个方面:精神需求、经济支持、日常照料以及医疗护理.调查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老人的各方面的需求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尤以精神需求和日常照料缺乏严重,这一现状的来源与人口老龄化密不可分.欲妥善解决江西省农村老人养老困境,本文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农村居民更新养老观念,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已不在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需要,由此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在对农村现存的各种养老保障模式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之上,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模式应向"1+1+5"的复合型模式转型,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逐步向外扩展的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同时提出做好转型工作的相关配套措施并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收入分配扭曲使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成为必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相应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试点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以福建莆田荔城区试点作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之处,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待改进的地方,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就没有体现其作为基本社会制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而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配套政策并随其不断调整。随着我国土地经营制度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必须摆脱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衍生品的色彩,回归其社会本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及传统养老模式保障功能的弱化,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调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政府缺位严重、农民养老支出少、保障水平差等问题,建议国家与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民需求有效的养老保障模式,切实保障西部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更加突出。但是,与城市比较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比,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认为国家应该承担起其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从生命周期理论透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伶丽 《特区经济》2007,(7):111-112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缺乏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深入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困境,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解决策略,即自我保障、生产资料参与分配、国家补贴和健全保障机构。  相似文献   

17.
汪思冰 《特区经济》2010,(11):187-188
苏南农村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苏南农村总人口的7.35%,占苏南65岁以上人口总数的67.39%,农民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进入议事日程。本文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巨大力量,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工数量仍将不断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成为顺利推进社会保障改革"三步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大部分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存在。这些地方性法规通常很难完全反映各地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实践的需求,加之体制惯性对于农民工参保权益的自动排斥和抵触,使得农民工很难得到公平参保待遇,往往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袁莉 《改革与战略》2008,24(3):78-8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内对养老保障的关注与探索逐步加强,学界把目光投向中国最基础也是最脆弱的环节——农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建设,应充分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