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2014年的北京深秋,世界聚焦中国,中国聚焦北京,焦点属于APEC。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召开,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的经济数据,发现随着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不断融入,零部件、半成品和资本品的贸易得到迅速增长,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并且主要从事产品分工的中后期环节.另外,在同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式上,中国表现出了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在中间品和资本品类别中.通过对GL指数建立计量模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同东亚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科技水平差异以及经济自由度的差别,与其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并且,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故从制度方面加快区域内部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加深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综述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不同反响,分析俄境内“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和根源,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和平崛起对消除“中国威胁论”的相互关系。作者把中俄崛起中两国战略协作关系作为论述的一个主题,从地缘利益、国际安全、大国取向三个方面阐述中俄互动关系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倡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应与时俱进,按照互信——合作——发展——竞争这样一种互为协作模式,推动两国关系朝着积极互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维和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嬗变,更体现了“中国责任”内涵的历史变迁。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初10年,中国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采取了不参与、不投票、不捐款的“三不政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1989年1月,中国采取具体行动参与联合国维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几乎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是深刻影响当代世界历史走向和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也是深刻影响当代国际安全环境的重大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给世界政治发展带来的影响,探讨当今国际社会如何构建成熟的大国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原世界金融格局中的霸主美国的金融体系受到沉重打击。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转变角色,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在保障自己的金融安全条件下,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农民银行角色和职能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农民银行是由原农村金融救济处下设立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而成,成立之初具有农村金融救济银行、“剿匪”银行、军事银行和蒋介石私人银行等多重角色及职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统制金融,实施法币政策时,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货币与法币同样行使,确立了其国家银行的法律地位,并与中、中、交行一起构成国家银行体系。此后,通过兼并农本局和四行所进行的改组,中国农民银行逐步统一了农贷,成为国民政府的国家农业专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正在给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数字化革命不仅引发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型,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还将导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在世界走向网络化的今天,许多人都在预言政府会在数字化经济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政府角色和职能的变化将超过过去一二百年所积累的变化。数字技术将改变政府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一、数字化技术对各级政府的影响正如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了各国商业结构一样,我们可以预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政… 相似文献
14.
历史长河中,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在不断寻找定位。经过两次文化转型,产生了担当传统文化批判者和新文化启蒙者角色,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新知识分子,而后现代新知识分子诞生,开始向自由职业者过渡,成为改革和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以两次文化转型为视角分析其社会角色转变,分析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出路,以此继续发挥知识分子作用,使知识分子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的经济数据,发现随着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不断融入,零部件、半成品和资本品的贸易得到迅速增长,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并且主要从事产品分工的中后期环节。另外,在同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式上,中国表现出了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在中间品和资本品类别中。通过对GL指数建立计量模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同东亚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科技水平差异以及经济自由度的差别,与其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并且,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故从制度方面加快区域内部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加深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地区主义战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学术界论及中国做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目标。但这种大国身份的具体内涵 ,并没有明确界定。本文首先将负责任大国目标纳入新中国对外身份目标的探讨 ,指出以前中国的外交追求缺少亚洲身份内涵 ;然后对中国的大国及其责任层次进行界定 ,提出亚洲地区主义战略是中国实现本土责任和地区大国责任、发挥全球责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麦合图姆妮萨·穆合塔尔 《魅力中国》2021,(8)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行业也随之进行了媒介及传播途径的扩大与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融媒体改革成为当前传播学中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舆论的主导,传统媒体一直担当喉舌的职责,因此,只有在新闻编辑中进行角色转换,才能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重新获得发言权.本文将通过对在数字化时代下新闻编辑进行角色转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以其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性的同盟体系。在"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寻找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应对和共处之道,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总体外部安全环境以及本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方向。中国要以积极的方式,降低美亚太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结构中的消极作用,避免在这个地区形成传统的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互相对抗的局面。一方面要对周边国家执行具有差异化的政策,加强经济手段和安全手段的配合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弱化美同盟体系的作用。同时要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视角和思路,看待本地区的安全挑战,解决本地区的安全关切,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和架构的建设。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地区同盟体系的有效性,会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性质产生较为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