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发亮 《中国金融》1991,(11):52-54
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与增加农业有效投入的关系为了支持农业跃上新台阶,农业银行提出了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并且给农业一个合理的支持比例。但是,我认为,贷款达到了比例要求,并不就等于增加了农业的有效投入。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目前对农业贷款普遍存在着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项目贷款多,落实难,发放慢,用途不当等问题。这就说明信贷规模占满了,比例达到了;而由于贷款在发放、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经济效益不佳,仍然不能达到增加信贷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1990,(1):17-18
逐步增加中长期贷款积极支持农业开发开发农业资源,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没有专门从事农业开发信贷业务金融组织的情况下,近几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根据发展方向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力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1991,(4):19-20
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农村信贷部门肩负重任。如何确保农业信贷有效投入不断增加,支持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支持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期《农村金融》专栏发表了中国农业银行农业信贷部《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文章,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业的各项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2003,(8):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上饶市农村资金投入总量虽有适量增加,但增长趋势趋缓,特别是财政部门和农户投入农村生产资金已出现萎缩.农村金融部门的农业信贷投入的资金额占农业资金总投入比重由2001年的32%上升到34%,扩大了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河池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供求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制约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因,提出增加信贷资金有效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有效地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实施农业信贷投入的政策倾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宏观操作。第一,实施农业信贷的重点性投入。农业信贷的重点性投入,指的就是按照国家农业倾斜政策的规定,有目的地支持农业内部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晶 《中国金融》1999,(10):39-39
近年来,在国家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指引下,农业出现了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的经济收益显著增加,农村贷款投放的对象、用途、结构也随之呈现出新特点,作为扎根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改进信贷服务,合理运用信贷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农业贷款投放新特点(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呈上升趋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有16个年头,前期由于政府和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致使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老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增加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则是今年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指出,当前我省金融机构要努力克服各种因素的制约,切实转变经营思路,积极扩大支农信贷投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并做到在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有效防范支农信贷风险,改善自身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配合党和国家的农业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银行从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已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有了增加,其宗旨在于发挥央行再贷款杠杆作用,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投入,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户的实地调查,笔者感到近年来支农再贷款在农村信用社靠支农求发展、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核心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不仅仅是一个自身的业务发展问题,她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作用。扭转农民收入下降局面,增加农民收入决定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否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农产品的产销又取决于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我国现实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农民自身积累少,国家对的投入受到财力的限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再生产的环节中,间接融资仍是主要渠道,信贷投入的增加和保证对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改善显得十分重要。而农村经济的不断局长,又会不断增加农村的有效信贷需求,促进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也会促进自身效益水平的提高。近日,《济南金融》编辑部约请部分中心支行,就辖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文章,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受到愈加强烈的关注,解决好农业、农村的发展,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差异加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具体实施货币政策的地市级中央银行,如何引导金融部门合理增加农业信贷的投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长治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深入了解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情况,通过对玉林市开展的专项调查发现,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科技贷款逐年下降,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力度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农民贷款难呼声仍然较多,农民贷款难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掌握平凉地区信贷支农情况及是否存在农民信贷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民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监利县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大县,农业人口105万人:200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占GDP的38.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2030元增加到2003的2381元,增长17.3%。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倾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也会促进自身效益水平的提高。近日,《济南金融》编辑部约请部分中心支行,就辖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文章,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接收农业发展农行划转专项信贷业务以来,普定农行坚决贯彻国家产业和区域经济政策,充分发挥信贷支农的杠杆作用,两年多来,加大了扶贫信贷资金的发放力度,为稳定我县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小额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现行的贷款投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