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琪 《理论观察》2011,(4):78-79
批评报道是报纸、广播、电视的党的喉舌性质的反映,运用批评报道展开批评是我们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不是背离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而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必要补充,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开展好批评报道,更好地发挥批评报道的作用呢?本文试就批评报道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重要的方法论开展好批评报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澜夕 《魅力中国》2013,(10):322-322
电视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新闻记者理应掌握好这一武器,批评错误,坚持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记者在做批评报道时要坚持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推进海南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省最近决定成立舆论监督中心,此举将对我省改革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省长汪啸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海南要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得到全省人民一致好评.建立高效廉洁政府,成立舆论监督中心对党和政府的喉舌——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舆论监督必然涉及到大众传媒的“批评报道”.批评报道历来是新闻工作的难点.在具体操作上要  相似文献   

4.
马蓉 《理论观察》2002,(1):97-98
批评报道与“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正面报道同等重要。但由于主客观原因 ,批评报道往往困难重重。为此做好批评报道这篇文章需坚持七项原则 :认识正确 ,出发点明确 ,用事实说话 ,反面文章正面做 ,把握分寸 ,注意语言表达和顶住说情风。  相似文献   

5.
潘永辉 《理论观察》2010,(3):172-174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娱乐已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电视娱乐节目铺天盖地。对电视综艺节目娱乐化现象有举拍手叫好,有人摇头叹息.已经成为国内电视传媒批评和争议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或采取非此即彼、抑此扬彼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赵新远 《魅力中国》2014,(22):291-291
深度报道是西方新闻业流传而来,电视深度报道在我国目前也已经全面普及开来。对于我国的电视深度报道来说,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今天电视深度报道栏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电视深度报道做一个追溯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适应电视深度报道的一些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避免一些局限和误区,这对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刘艳秋 《理论观察》2010,(1):167-168
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因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引发纠纷甚至对簿公堂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引发纠纷的批评报道,从客观方面看,一是报道的基本事实失实:二是报道中所作的结论或发表的评论不准确、不客观、不公正,违背了基本事实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1996年9月26日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明确指出:一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但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又少不了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正面宣传可以给人以正确导向,批评报道可帮助人民矫正偏差、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和正确运用好批评这一武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里结合黑河日报社工作的实际,从事采编批评报道的一些经历,谈几点认识:一、党报开展批评报道必须从大局出发开…  相似文献   

9.
在 记者节到来的前一个星期 ,新华社记者在《经济参考报》头版头条上批评报道 :西宁市一位私营企业家为办一个批发市场 ,竟前后耗了一年半 ,盖了112枚公章才办齐各种手续。这篇批评报道 ,警示青海一些政府部门办事的程序繁杂、效率低下 ,提醒西宁市投资环境急需整治。这篇批评报道发表后 ,省委书记白恩培很快就此事作出批示 :要求对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 ,进一步完善有关规定和制度 ,要带头反思 ,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省委办公厅也向全省发出通报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这篇批评报道和省委书记的批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电视体育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着挑战.这些挑战既来自于新媒体的冲击,又来自于国际体育电视的冲击.以SMG体育频道为代表的我国商业化体育频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以ESPN为代表的国际体育电视频道所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将中西电视体育频道的栏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西电视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差异,也可以发现我国电视体育报道的不足之处.我国电视体育的发展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中汲取国外经验,要以创品牌栏目、办特色活动为途径促进我国的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 ,新闻报道的策划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 ,而适应电视新闻特点的电视报道策划 ,更显示其大有可为的前景。电视是教育人民 ,鼓舞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宣传工具 ,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鉴于电视覆盖面大 ,受众面广的优势和长处 ,必须强化节目的表现力 ,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为此 ,电视采编人要不断增强策划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一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对于报道主题的确立、报道方式的选择、报道角度的选取、报道手段的运用、报道时机的把握等 ,无时不在进行筹划和谋划。如不承认策划的存在 ,…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深度报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苗 《魅力中国》2010,(19):135-135
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对如何做好深度报道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新闻工作者更好的运用和把握电视深度报道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批评稿件要在把握舆论监督导向的基础上,熟知撰写批评稿件的相关策略,坚持原则,遵守纪律,实事求是,提高质量,这样既能批评阴暗,又能起到稳定、团结、鼓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疑释惑。要很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而不失之偏颇,就要讲究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扶正祛邪的独特作用,是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等都难以替代的。它有着匡正社会风气、针随时弊、弘扬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目前在国内众多的新闻单位中,记者普遍感到采写批评报道难,不仅采访难、写作难、审稿难、发表难,还常常会给记者带来种种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使报道起到积极、鼓舞、向上的作用;使被批评者能够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墙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  相似文献   

16.
浅议如何提升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在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以民为本”,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只有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民生新闻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拓展报道领域,突出地方特色,彰显节目个性,才能全面提升报道品格,最大限度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刘莹 《理论观察》2011,(2):165-166
电视新闻纪实报道.是电视报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电视视频技术的表现手法,真实的把生活中存在和发生的事件详实的记录下来。它主要强调所报道的事件要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够使受众在观看报道的过程中产生潜意识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在受众心中产生影响和共鸣。  相似文献   

18.
宋德华 《魅力中国》2010,(22):126-126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功。电视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当然具有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律,即共性。但由于媒介特性,电视采访又具有自身的媒介采访。电视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形式,其定义可概括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技术手段,为进行电视报道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上一篇,我们说了惜福和享福.这一篇,我们来说说传统教育.   现今每天的报刊、网络和电视上,满眼都是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很多学者对现行主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其批评的主要依据就是,现代教育进行了这么多年,而社会的道德沦丧却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以其"草根性"的优势,正在"旭日阳刚"成强势媒体,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崛起.他们与正规的电视报道"分庭抗礼"的时机已经成熟.正规的电视报道代表政府话语和社会主流意识.以其压倒小生优势占据着舆论导向的主导地位.网络反应大众心声,电视报道引导舆论.两者互为补充,各自有着不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