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无效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制度陷阱,从而使许多转型国家陷入一种持续的秩序分裂与经济衰退状态。能否成功跨越制度陷阱将直接影响到转型国家能否建立起一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陷阱的形成与转型国家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社会利益结构、转型战略选择以及政府行为具有密切关联。经验表明,转型国家需要在一个有能力的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审慎的转型战略选择来循序渐进地推动制度改革,从而成功跨越制度陷阱,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监管型政府崛起是政府角色转变的方向。经济转型和经济改革的本质是政府的改革;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在制度的历史遗产、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相互作用下,造成了中国产业的"二元结构"模式。因此,当前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应注意:在设计产业政策方法时,注重激励机制和程序改革;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中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执行反行政性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纵向协调是横向竞争的"剩余",财政体制运行的效率取决于政府间横向竞争和纵向协调的合理搭配.行政、财政体制"扁平化"改革在不同的经济生态下会通过政府间竞争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政府间财权、财力、事权的策略性配置能够推进政府职能转型,而策略的选择则与职能转型的过程、阶段以及社会偏好的可辨识性、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三十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从国有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行为外部性的法治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红 《开放导报》2005,(3):79-83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矫正政府行为外部性与突显所有人职能并进的过程。然而,2003年颁行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却有着向政企不分的传统体制回归的意味;在国资监管中,已经出现了以国资委行使所有人权利为形式,实则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终极委托人缺位情形下的政资不分,代理人权利(力)和责任的非对称安排、时代理人没有任何制衡的“全职能”的制度设计是引发国资监管行为外部性的制度根源,明确政府干预市场的边界,借鉴公司治理的理念和结构,设计一种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形下,真正体现全民所有人利益,控制资产控制的制度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寻租理论与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非法寻租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代寻租理论作为一种从全新的角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说对于解释我国目前各种寻租活动的滋生与蔓延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以偷税、走私和腐败等为代表的各种非法寻租活动呈现不断蔓延的态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缺陷"为各种非法寻租活动提供了空间;二是体制转轨过程中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和不稳定性,诱发了经济行为主体的投机动机,这是造成各类非法寻租活动盛行的主观原因.铲除这些寻租活动的着眼点在于根除导致其滋生的制度根源.如保持改革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体制以及规范政府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周文 《特区经济》2006,(4):20-22
传统体制的弊端在于政府本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原有体制得到了转型,确立了企业本位。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到一个攻坚战,正处在一个胶着状态。改革的深化需要由企业本位推进到个人本位,建立起明确个人主体地位和保障个人权利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正处于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究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端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历史具体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解释了在一定条件下中国市场化改革发生的合理性.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既是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本文结合马克思和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分析,分别指出了传统体制下存在的阻碍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的因素,以及二者地位转化的关键步骤,从而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序运行的需要和迎接即将加入 WTO挑战的客观要求,改革我国原有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审批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拟以省级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概要阐发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就怎样积极稳妥地推进审批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取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不应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审批事项、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以及部门自行设立的审批事项,明确和规范确需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