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产价格理论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均衡价值理论 ,是当代经济学中两个影响最大的价值理论。这两种价格理论都是按照“利益竞争—利益均衡”分析框架寻找理论价格 ,只是他们研究角度和路径不一样 :马克思是从劳动从属于资本且只有资本之间存在竞争的角度 ,考察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规律及其利益均衡结果—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则从劳动、资本等要素平等竞争角度 ,研究所有经济主体效用最大化及其利益均衡结果—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郝鑫 《经济师》2006,(8):37-37,39
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代表劳动时间的简单平均。我们应该从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两方面考察商品的价值。劳动强度的不同反映了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异。科技劳动是高强度的复杂劳动,在财富生产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进技术具有比社会平均技术更高的生产率,用于生产时可以代替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利用它所生产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使较少的劳动创造较多的社会价值。但先进技术是技术创新劳动的产物,因此它的上述作用体现着技术创新劳动独特的贡献。技术创新劳动的特点说明它是某种倍加的复杂劳动。  相似文献   

4.
三大难题之所以不能解开,均由于未能找到自身的共同"原子"是什么。异质产品的"原子"是劳动实体,不同时资本的"原子"是劳动(社会)价值,不同程度复杂劳动的"原子"是简单劳动,三者都是劳动实体的某种表现形态。经济学由于未能进入价值层面,时间计量劳动由于是就劳动投入言价值的那里找不到劳动实体。只有就劳动产出言价值才能见到劳动实体这个事物,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劳动实体把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出来了,推动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5.
广为流行的观点即认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创造更高价值的观点 ,误解了马克思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思想 ,使其陷入“循环证明”的困境。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 ,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 ;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是属于劳动力价值生产、再生产问题。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 ,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 ,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多少报酬  相似文献   

6.
虽然技术经济学迄今并未成熟,其研究对象、任务、范围和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本文针对技术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范畴,阐述并提出下列三个观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经济效果概念是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并且是这种关系量化的桥梁;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本质上是资金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在表现上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7.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劳动过程中,复杂劳动内部纷呈出复杂程度不同的各种劳动,而且还呈现出复杂程度不同的层次。在我国,这个复杂程度不同的层次一般表现为几何数列。我们根据劳动过程的特点,把复杂劳动划分为一般复杂劳动和科学技术复杂劳动两个层次。一般复杂劳动是一种智力劳动,消耗的是人的一般体质,劳动者的思维在劳动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以生产物质产品为目的。科学技术复杂劳动则是复杂劳动通用的思维知识体系一般按几何数列量化到一定程度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劳动是当今时代的基本事实,这个基本事实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公理性假设,可以归结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本文并以生产力二重性质理论作为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现代演绎的叙述方法作为它的现代拓展的方法基础,提供较为充分而有力的证明.文章最后并倡导了一个解决劳动创造价值中时间异质因素难题的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内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决定劳动复杂程度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劳动的技能和技巧;二是劳动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或者说脑力劳动成份的多少,体力劳动一般属于简单劳动,而脑力劳动则是复杂劳动。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因此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多倍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几种主要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理论一之间的对立和传承关系,逐一分析了这几种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关注每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否合理,逻辑推演过程是否正确,尽力避免意识形态角度的评断.主要结论是:马...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融入企业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资本作为第三种资本形式要融入企业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仅应给出它的确切含义,还应区别它与人力资本及其组织资本之间的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应解决它从哪里分析、在那里运行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团队生产,企业的团队生产不仅放大了对物质资本的利用,形成和累积了团队成员的个人型人力资本,而且还创造出了不能分解到个人身上的团队型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个人型人力资本相关,社会资本则与团队型人力资本相联系。它们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团队生产方式及其效率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论到价格论--经济学主题的比较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分析经济思想史中价值论的演变,在方法论层面比较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在现实困境和理论冲突的双重关照下,指出了以资源配置为研究核心之主流经济学的局限,并由此昭示了21世纪经济学主题进一步变迁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14.
非公有制经济的剥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剥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剥削的实质是一致的。在计算剥削时,要考虑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程度是可控制的。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抑制剥削,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时期的劳资关系,逐渐消除剥削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5.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科学标准的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金沛  邢祖礼 《财经研究》2005,31(12):41-53
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运用历来都存在争议.文章在对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区分的缘起、内容和产生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经济学研究中忽视甚至无视价值判断等一系列规范性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规范方法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经济学本身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实证主义经济学和规范主义经济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三种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劳动价值论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社会必要劳动量难以计量;二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倍加比例难以准确确定;三是无法解释自然产品为何也具有价值、价格;四是存在价值归属上的理论悖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能全盘否定,但资本、土地不能“创造”价值,只能“生成”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应当正确看待用效用衡量商品价值;事实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有些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揭示商品交换比例法则的理论,我们通过对商品交换等式、价值的特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的实际意义和《资本论》的主要任务等多重角度的考察,说明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误解。劳动价值论的真正主题是揭示只有工人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生产要素尽管在生产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们并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化的本质在于资本积累演变为资本脱离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而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增殖的过程,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主体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非金融主体与金融主体之间从普通经济关系到金融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主体之间的动态关系演变表现为非金融企业主要通过金融活动获取利润,金融企业则关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并将普通家庭纳入其体系使之成为新的利润源泉,而普通家庭则被迫接受强势经济主体的二次分利,这些关系的变化将导致一国经济的金融化乃至金融危机。(2)经济发展状态取决于金融主体与非金融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非金融主体行为起主导性作用。在既定假设下,当非金融主体仅通过其资源保护行为影响金融主体的分利技术时,既可以促使一国经济走向新的稳定状态也可促使其走向崩溃;当非金融主体通过其资源保护行为和分利技术影响金融主体的分利技术时,经济可以实现演化稳定状态。(3)经济主体的金融化行为有三个层面的影响:一是经济主体的金融化行为促进经济主体自身在短期内实现高额资本积累;二是金融主体的分利行为与非金融主体的生产行为经常呈现对立的经济关系并容易被激化;三是没有政府介入的自由市场必然导致矛盾激化而陷入危机。因此,深入理解经济金融化问题的本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判断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利用2009年中国分省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工业增长的动力源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为98%,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式增长;同时,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弹性之和为1·2,说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因此,通过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增长仍应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中要重视劳动的产出弹性增加,即人力资本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未来持续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根据Cobb-Dauglas生产函数,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技术、资本和劳动三个因素。运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5年间宿迁市经济增长中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通过分析得出宿迁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的投入实现,技术进步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劳动在其中的作用很小。提出宿迁应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同时着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