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总结分析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十五”以来,中国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粮食流通科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目标与思路唐仁健吴越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一)发展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逐步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同时,适当缩小统派购粮食的数量,对农民超过统...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流通问题与改革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的生产与流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也是难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发展工程。它虽然具有历史突破价值 ,但也存在极大的艰巨性。一、我国粮食生产流通所面对的严峻现实这个问题的逻辑起点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那就是 ,我们要发展首先要吃饭 ,而且是在只占世界 7%耕地水平上 ,让占世界 2 2 %的十几亿中国人吃饱饭这样一个难题。对此 ,粮食生产的不可替代性 ,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其次 ,粮食生产是经典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行业 ,就目前我们可能的投入手段来说 ,对我国耕地上的边际投入正接…  相似文献   

4.
1949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解放初期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下的小范围、小数量的自由流通;二是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下的全国性大批量计划调拨;三是八十年代末期粮食调拨体制的改革调整,以及多种区域流通形式出现。这种发展过程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调整,改革的必然结果。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会相应出现新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这些形式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流通改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流通改革论丁声俊本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粮食史,是一部改革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步早、举措多、成效大。然而,客观而言,中国粮食流通体制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还急需深化改革。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条件下,深化粮改更具有复杂性:既涉及经济制度、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我国粮食形势1、我国粮食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从生产方面看,自70年代末农村改革以来至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3.5亿吨、4亿吨和4.5亿吨三个台阶,1996年产量一举突破5亿吨,提前达到“九五”计划目标。1997年虽然粮食略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浅圆仓储粮设备在进出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危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新型粮食流通体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 根据国情,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因为中国推行的是调控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对粮食经济采取间接指导的方针,即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一方面主要利用经济手段——国家储备粮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调节供求和价格),使市场价格接近国家制定的目标价格;另一方面让市场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形成价格,以指导粮食的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包括贸易商和进出口商)的经营活动。当市场粮食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业在现阶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呈现出以下明显走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粮食工作的重心是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供给。1984年粮食产量迈上4000亿公斤台阶后,经历过几次“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大幅波动。随着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政策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政策,又带来新变化。特别是1994、1995年粮食供求偏紧、粮价大幅上扬后,1995年下半年粮价开始同落,1996年粮食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粮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进行探索。1993年粮食经营和价格放开后,又几经调整,形成了现行的粮食调控机制和运行机制,但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认真研究解决。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粮食消费又呈刚性增长趋势,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只能保持在400公斤左右,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紧张平衡状态尚难改变。从我国的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粮食经营全统全放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2.
13.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粮食问题成了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粮食问题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近年来粮食流通出现起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往往比粮食生产起伏所带来的影响更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引起我们更大的注意。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均感不足。这应作为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一、近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与思考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粮食实行高度统一的流通管理体制。粮权集中在中央,对农民留粮后余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周边国家的国情、粮情与我国迥然不同 ,但也有相似点。由于这些国家和我国毗邻 ,所以 ,周边国家粮食流通体制、粮食流通政策 ,以及国家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等 ,对我国具有较大参考借鉴价值。第一 ,把粮食问题视为治国安民的大举 ,把优化农业和粮食结构视为大政不管国家大与小、经济富与穷、人口多与少 ,周边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把粮食视为稳定社会和政局的头等大事 ,把粮食流通和供给视为关键部门 ,把粮食产销、供求作为大政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并进行一系列改革确保粮食供给。印度自独立、特别是 60年代以来 ,把促进…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的压力,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卖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柑桔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农民增收难以增收,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18.
革除我国现行粮食补贴的弊端,与WTO规则接轨,直接补给农民,已从讨论转入试点阶段,并且试点正呈扩大的趋势。这是涉及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以及数亿农民和几十万个粮食企业切身利益、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改革,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将现行的粮食补贴(粮食风险基金)从补流通环节改为补生产环节———直接补贴农民(以下简称“直补”),是我国加入WTO后一直在探讨的课题。2002年,安徽、吉林两个省选择了三个县(安徽2个、吉林1个)进行了试点,从而拉开了我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序幕。2003年,又有河南省作出在洛阳、安阳、三门峡、商丘、信阳五个省辖市进行改革试点的决定;安徽省决定从6月1日起扩大直补趋势,在全国粮食主产区逐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价直补试点的效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该怎样与之配套进行,目前粮食主产区是否具备全面推广直补的条件?本文拟结合吉林省及其试点情况,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部门一直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不仅要从事粮食行政管理,更主要从事粮食收购、保管、加工、运输、供应等具体的经营行为,承担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的社会责任。在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程中,这种角色定位仍然没有什么改变。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国家和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其管理对象由过去的国有粮食企业转变为全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