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虾、蟹、鳖、黄鳝、乌鳢、鳜鱼等特种水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自相残杀现象,严重影响养殖成活率和产量。生产上引起这些水产动物自相残杀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饵料不足或营养不良。这是造成特种水产动物自相残杀的首要原因。包括饵料投喂量不足或者不能及时投喂,部分个体吃不饱。饵料适口性较差,饵料中缺乏必需营养成分,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及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例如,虾蟹生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质,这些物质缺乏就会诱发自相残杀。二、放养规格不一、放养密度高。苗种放养规格不一或者在养殖过程中个体生长差异大,又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2.
<正>水产养殖中饵料成本一般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饵料投喂也有一定技巧。饵料投喂基本原则为"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法,在此基础上,需依养殖对象、水体环境、养殖目标等选择适合的饵料、投喂方法等技术措施。本人在实际操作中总结了几条水产饵料投喂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为饵料,单种或两种混合投喂褶皱臂尾轮虫,观察不同饵料对轮虫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轮虫培养的前7天,投喂较低浓度藻类的轮虫增殖速度较快,后期由于轮虫数量增多,投喂较高浓度藻类的轮虫增殖较多;扁藻单种投喂或扁藻+小球藻混合投喂效果较好,从综合效果看,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对轮虫群体增殖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4.
一、动物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在自然条件下,以投喂动物饵料为主,稚龟期喂以水蚤、水生昆虫、水丝蚓等,幼龟期喂以鱼、虾、蟹、蛙、螺、蚬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动物饵料等,其比例为7:3或8:2。  相似文献   

5.
<正> 一、营养性疾病 1、肌肉萎缩症 病因:在幼鱼阶段及越冬期常发生,饵料不适及缺乏维生素E易产生这种病。 症状:鱼体色微黑,身体消瘦,环境适应能力差,不摄食。 治疗:避免投喂含脂肪高的饵料,同时,投喂添加维生素E的饵料。  相似文献   

6.
<正> 一、发病原因 1、池塘多年未加清整,池底淤泥堆积太厚,病原体大量繁殖,底质恶化。 2、水质老化,溶氧少,有害物质过多,鱼类长期生活在不良的水环境中,导致抗病力下降。 3、饵料投喂不合理,长期使用变质饵料或投喂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养鳖场现在的投饲方式是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鱼是水下投喂)。这两种投饲方式各有利弊,其中水上投喂比水下投喂饲料浪费少,饵料系数下降24.74%,从综合经济效益来讲:水上投喂比水下投喂约节省1/3饲料,但水上投喂的饲料仍有浪费。 现在江苏省新世界生物工程发展中心在饲料再加工过程中发明了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的低成本、高产出的新一代、领先国内市场、经济实用,全新软浮性生物颗粒料饲料机。  相似文献   

8.
<正> 采用野生鳝苗进行人工养殖,小规模低密度时,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昆虫等鲜活饵料,黄鳝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大规格(1000m~2以上)高密度(投苗量在1kg/m~2以上)养殖时,投喂这类饵料,就有明显的弊病,如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饵料难以保存等。因此,进行黄鳝大规格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人工驯养,使其摄食人工配合饵  相似文献   

9.
正(7)育苗池或养殖池之间的设备和工具不交叉使用,并定期消毒。(8)检测饵料生物病原携带情况,防止投喂携带病原的饵料。(9)从该疾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在养殖鱼类饵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酵母免疫多糖、酵母培养物、黄芪多糖等),连续投喂28天添加有免疫调节剂的饵料。通过调节养殖鱼类自身的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正> 值此入秋之时,总结经验,特对河蟹入秋管理作简单介绍: 一、河蟹的投喂铒料管理方面 河蟹是以为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入秋后需增加投喂动物性饵料(量好加工切碎后再投喂),每天投喂数量应为河蟹体重的8%—10%,并观察水温的变化及吃饵量的情况以便准确投喂。投喂次数改为每天一次,投喂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投喂频率对鱼类摄食率、饵料系数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宜的投喂频率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但投喂不足,会影响动物生长;投喂过量,往往会出现浪费、水质恶化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投喂频率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投喂频率的研究,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应,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不少地方的养鱼户,投喂鱼饵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既浪费饵料,又污染了水质(投喂豆浆或投施粪肥除外)。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投喂饵料需要搭食台。如投喂豆饼、菜饼、米糠时,就先要粉碎,然后还要用水浸泡,最后拌湿后投到食台上。食台可用四根竹竿或木桩把芦席支架在水中。投喂芜萍、水草、青草的食台,可用四根竹竿直接连起来,浮于水面,使饵料不外流。食台的个数也因鱼种放养的密度和水  相似文献   

13.
<正> (1)水花生、大蒜、食盐合剂。每万尾鱼种或每50公斤吃食鱼用水花生4公斤、大蒜250克、食盐12.5公斤与豆饼等一起浸泡,捣碎投喂3—4天。(2)大黄苏打片、磺胺胍、呋喃西林合剂拌饵投喂。每50公斤吃食鱼或每万尾鱼种,用大黄苏打片8克、磺胺胍8克、呋喃西林4克。(3)大黄。每万尾鱼种或每50公斤吃食鱼用大黄250—500克,粉碎后与饵料制成颗粒饵料,或用热水浸泡1夜后与饵料混合,连续投喂3天。(4)枫香树  相似文献   

14.
一、鱼苗培育 刚孵出的鱼苗吸附在池塘壁或鱼巢上,不吃不动,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天一4天,鱼苗开始自由游动并摄食,这时应投喂较小的轮虫、草履虫、变形虫和草细胞藻类等活饵料。若缺乏活饵,可喂煮熟的鸡蛋黄。7天-10天后仔鱼长到1cm以上时,取出鱼巢,改喂小鱼虫、大轮虫等,鱼苗池内应不断保证有鲜活的饵料、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必须培养饵料生物,虾苗入池后要有足量的天然适口饵料,对虾苗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仅靠投喂配合饲料或鲜活饵料,一是饵料不一定适口,二是大量的鲜料残饵会造成水质、底质腐败,给养成期日常管理和防病工作带来困难,而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则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适当的施肥(肥水),施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根据肥水效果单用或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蟹种的越冬技术 1、越冬前的准备。(1)强化投喂:在蟹种进入越冬休眠期前,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能量,以供休眠期的消耗。投喂多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各种动物尸体、下脚料、畜禽血、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也可投喂添加动物性饵料的人工配合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整体摄食量下降而过早停喂。(2)调控水质:蟹种对水质的要求比鱼种高,对水质的污染也更敏感。蟹种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的水域中。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为7.5~8.5。DH值过低.会导致蟹蜕不下壳。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养殖后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笔者提醒养蟹户,在河蟹养殖后期,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一、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坚持"精粗结合,晕素搭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原则。投喂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块等,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70%;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小麦、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30%。各种动、植物饵料都应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日投饵量为池蟹重量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几年养殖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养殖翘嘴红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饲养管理1、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遵循"荤素搭配,素为主,荤为辅"的原则,即为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喂养饵料鱼、昆虫为辅,这样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解决饵料鱼的途径主要是"套养罗非鱼"和"利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两年来,我场在稻田中培育蟹种,约有四分之一面积蟹种亩产量在20公斤左右,成活率不足4%。效益很低。 分析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苗种质量差。稻田养殖户多购买人繁蟹苗培育。部分人繁苗在蚤状幼体变态过程中,没有投喂丰年虫或投喂不足,或者因大眼幼体淡化时间不足,出池盐度偏高,因而质量差,放养后死亡率高。(2)没有经过暂养。大眼幼体不经暂养直接放入稻田养殖,易受青蛙、水蜈蚣、龙虱等食害。(3)投料不足。部分养殖户为避免蟹种性早熟,盲目减少投喂量,甚至在培育中期2—3个月内完全停止投喂。7、8月份正是河蟹蜕壳生长  相似文献   

20.
正用于饲养养殖鱼类的饵料,大致可以分为人工配合饵料和鲜活鱼虾等动物性饵料。前者又可分为粉状和颗粒状饵料两种类型,后者主要是指直接利用鲜活鱼虾投喂或者将鲜鱼虾作成的鱼糜后再投喂的所谓动物性饵料。在治疗养殖鱼类的各种传染性疾病时,通常是将定量的渔用药物均匀拌和在养殖鱼类饵料中投喂,为了避免药饵中药物的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