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金融稳定问题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研究区域金融风险的初始原因入手,分析了区域金融稳定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构建金融开放指标和不同风险面组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析金融开放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的传导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开放整体有效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宏观经济与货币流动风险,但加剧了外部市场与资产泡沫风险累积,且近期有进一步扩大不良影响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存在传导机制且风险间会同向影响,扩散效应明显。根据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开放条件,中国应将深化金融开放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相结合,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有序开放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也是疏通系统内部风险消化渠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构建金融开放指标和不同风险面组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析金融开放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的传导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开放整体有效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宏观经济与货币流动风险,但加剧了外部市场与资产泡沫风险累积,且近期有进一步扩大不良影响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存在传导机制且风险间会同向影响,扩散效应明显。根据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开放条件,中国应将深化金融开放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相结合,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有序开放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也是疏通系统内部风险消化渠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开始了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主要内容是解除本国的金融管制、利率自由化、加快本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引发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文章分析了利率自由化下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准入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过度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数字金融为传统金融业、金融体系发展增加了新动力,同时也面临新风险,金融风险防控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本文通过构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区域风险水平,后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GMM模型对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风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接着添加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对数字金融指数进行维度拆分,进一步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和渠道,最后分析金融监管力度松紧不同、存在地区差异情况下,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造成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数字金融发展对解决融资约束困境、地方政府偿还债务压力起到有效作用,有效抑制区域金融风险产生,产生间接影响的主要渠道是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而使用深度的子维度移动支付,则是导致使用深度发挥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德 《西部金融》2006,(11):3-6
中国房地产金融对支持房地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金融创新不足、金融风险较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支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施区域金融安全战略,可以规避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域金融安全区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合格的市场主体、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有效的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8.
建立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金融稳定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发挥好协调作用。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科学适用的区域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是预防和化解区域风险的关键.为此,本文结合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及金融风险隐患特点,探索建立了一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以期提高风险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大体上处于基本安全区间,但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呈逐步提高之势。为此,在国际金融动荡频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资本大规模非法流动等来自外部的金融不安全因素剧增,以及我国金融业调整和开放加快、体系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夏季,之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危机的反思为切入点,分析构建我国金融安全体系,应该稳步推进国家金融安全体系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监管能力,增强对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能力,构建全方位监控体系,防范国际资本抽逃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于远期外汇交易、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外资银行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之类的中间业务,必将很有竞争力。所以在中国金融界积极运作金融衍生工具之时,其风险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隐含的金融风险角度出发,深入探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期对金融衍生工具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及时预警、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监测。文章基于经典金融风险理论,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等三方面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采用四川省相关数据对该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能较好地测度区域金融风险。同时,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四川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政策制定者需要超越单纯的微观金融监管制度,即应适时采用宏观审慎政策。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政策,除了遏制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体系内在亲周期性之外,还应关注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相互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但目前理论界对工具有效性的评价明显不足。未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重点应定位于有利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方面,突出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在带来金融繁荣的同时,也会导致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要深入了解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多年来,我国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积聚了诸多安全隐患,如:商业银行内部风险不断暴露、影子银行迅猛扩张累积大量金融风险、债券市场违约愈演愈烈等。为此,未来我国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还要加强金融安全国际监管合作,全面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深入解读和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金融体制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发现总体的市场化改革逻辑是沿循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四个逻辑层次来推进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深化改革的重点,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的难点,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是深化改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金融风险是中观层次的金融风险,是某个经济区域内部金融产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的形成可以归因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方面的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金融开放程度等;中观因素则是基于金融产业所属区域而考虑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区域间资金流动等;微观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健全性、区域金融产业内控机制和区域金融产业资产质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