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族而居"的现实决定了宗族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不排除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积极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内涵视角,宗族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内源式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开发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宗族对经济学中经济不均衡发展解释乏力、经济理性假设缺陷,以及信息不完备和契约履行困境能起到解释或补充作用。宗族促进了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机制的人性化、效果的优越化。因此,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现实,利用、引导和改造宗族关系建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又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这场变革中政府职能的转换、社区治理主体的构建、社会组织的发展、治理新模式的探索都至关重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这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欠发达农村地区受制于区域位置、人力资源流失、生态资源沉淀等困境,其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互嵌式发展。山西省X村的蜕变之路昭示了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基于此,从结构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从制度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部治理,从资源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素治理,从模式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治理,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遵循。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深度直接影响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程度。本文聚焦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主题,在民主管理视角下,选取海州区推行“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新模式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全面介绍“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新模式的产生背景、法理依据及运行模式,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促进“一委三会”新模式不断完善,也为更多地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功能有效发挥对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但现实中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存在成立难、运作难、业主对社区缺乏认同感等问题,以至于业主委员会不能在城市社区中充分实现其治理功能。因此,需要将协商民主引入社区治理,从党建引领、机制激励、制度规范、能力培育四种路径,促进业主委员会在社区治理中功能的发挥,进而破解业主委员会的发展难题,为城市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可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流动度进行测算,归纳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到如今“半熟人社会”的变迁,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乡村治理主体中的三个方面——村干部、混混和宗族组织进行了文献梳理,以此考察在“半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乡村治理不同主体的治理脉络.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治理方式的革新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方面。智慧社区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社区治理、区域治理手段,将其应用在社区治理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界定了几个重要概念,而后在分析和借鉴我国国内相对较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目前衡阳市智慧社区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旨在为衡阳市智慧社区新型治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利益群体的演变及行为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宗族、地缘和业缘派系正在向具有利益性质的现代传统派系转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从传统派系中演化而来的新型利益派系正在与现代传统派系进行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对村庄派系的演化机制、利益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当前派系演化中农村社会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并时利益派系与民主村级治理、边缘化与农村社会分层、人际关系理性化与道德重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农村社区中自发成长的非正式组织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进程,宗族与宗教组织会深刻影响农村社区的社会记忆和惯例,这是形成一致性集体行动的传统根源;经济社会分化产生的利益集团拥有强大的能量来影响社区发展,但其影响方向有可能与社区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互助团体的作用方式是基于社会资本的积累,进而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组织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方式取决于自身的行动目标是否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因此,摒弃落后的观念和制度,继承和发扬能够健康运行的非正式组织和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新农村背景下中国农村社区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异质性、变化性四方面特征.面对农村社区的新特点,我们农村社区各建设主体该如何发挥作用,对实现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别讨论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以及第三部门主体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对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提供一点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治理对象,因而就要求农村基层的治理能力应该更为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农村基层治理有着“三重”动力机制: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社会认同,同时也存在阻碍乡村基层治理的“阻力”,就需要去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来打破阻力,更好地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宗族组织的制度性空间与法理性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社会中农村宗族组织建构的制度性空间和法理性基础的剖析,揭示了农村宗族组织的实际结构、功能及运作效果,并试图描述出宗族组织是如何作为社会成员去获取社会资本,以融合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组织体系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进程的温床,很多学者试图用国家与社会分野的视角,或者说市民社会概念来理解和诠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改革案例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从中来展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虽然有民主化的进程,但是这种民主进程仍然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意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柔性控制,而不是所谓的市民社会的分殊与发展。只不过,当前社区公共治理中,国家意志的展现更加隐蔽、柔性和更具合法性。由此,本文扩展了黄宗智先生的“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概念,在当代中国,强财政支持下的政府已经不是通过“简约主义原则”来进行基层治理,而是通过一套更加复杂的柔性控制策略来试试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城镇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财政,直接面对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本文以浙北S镇为例,简述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的管理实践,分析遇到的问题,相信对其他镇域财政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简锋 《经济》2021,(4):74-75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在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具体要求.社区治理需要精细化,既要夯实社区治理的基础,掌握社区实情,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提高精细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给嘉定带来新挑战,社区治理精细化向嘉定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的缺陷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民突破家庭经营形态和提供公共物品以促进农村发展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致性需求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的制度变迁缺乏成本的投入和必要的组织支持而受阻 ,同时公共治理的制度结构也存在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对公共治理体系从传统集权体制到当前体制变迁过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因、进程、路径依赖和难点 ,揭示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部分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在各地看到的往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混合型、多样化的新模式,走的是一条兼容性较强的道路.从目前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取向来看,这样的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将不断相互碰撞和重新组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将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大战略中处于一种关键性的位置,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必然受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两方面因素的制约.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需要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而各种要素的碰撞和重新组合又和农村上层建筑的权力结构交织在一起,也必然影响到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变革方向.在这种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中,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始终是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村庄政治介入不足状态下地权竞争的分析发现,多宗族的存在与制衡有助于稳定地权并提高其可交易性.即使宗族力量对比失衡,弱者反抗和政治介入也能够有效限制宗族对地权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甚至加固地权稳定性.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宗族间的相互制衡会使得农地调整更容易按照村民诉求进行,农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率和农地流转率也更高;(2)当村庄农业劳动力占比提高及村庄处于偏远山区所表征的农地重要性提高时,宗族力量对比失衡对地权稳定性和农地流转的抑制性会被有效削弱;(3)随着政治介入,宗族按照势力配置村庄地权并抑制农地流转的行动逻辑将被有效限制.此外,宗族力量对比失衡与地权稳定性的负向关系仅出现在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本文强调,宗族间的相互制衡、宗族面临弱者反抗和政治介入时的自我约束,均具有稳定地权和促使村庄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这对于祛除宗族糟粕、取其精华,发挥其对党领导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助益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区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基于此,结合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案例的分析,试图探讨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