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霞 《甘肃金融》2001,(5):33-33,64
在当前的银行部门中,一方面是居民储蓄占银行负债的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消费信贷供给不足.居民的金融情况表明,个人整体的储蓄资产庞大,而负债数额却很小,居民个人的资产负债不平衡.居民近期的消费活动表现出个人对消费信贷存在的需求,在范围和内容上都在迅速扩大和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自1999年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个人消费的政策,银行信贷逐步在向个人信用领域转换.然而,消费信贷的开展效果却远不如人意,与社会各方面的良好意愿形成鲜明反差.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合理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能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是因为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银行和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主要有:一是住房及相关商品消费信贷;二是汽车、摩托车、农用车消费信贷;三是教育消费信贷.此外还有电脑等其他耐用消费品消费信贷、旅游消费信贷等.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信贷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对银行来说,消费信贷是银行不可或缺的业务品种.西方国家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金额的比例为20-30%,而我国却不足5%.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深度.1997年汽车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美国已达到70%,德国为60%,日本为50%,而我国仅为2%,以上差距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和无限的挖掘潜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消费信贷,要当机立断,敢冒风险,有效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在银行、消费者、市场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当务之急要全面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建立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大楷  俞艳 《金融论坛》2005,10(7):45-50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现状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汽车消费信贷,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它产生的根源在于: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而社会消费需求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与销售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充裕,在发放生产性贷款后仍然过剩,信贷从生产领域走进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8.
消费信贷是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贷款。用于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品购销的重要方式。自一九九九年三月四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指导意见》之后,消费信贷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新亮点,也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但是,由于消费信贷在我国刚刚起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金融部门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还需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究竟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西南金融》2002,(7):10-13
汽车消费贷款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又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它对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通过调查分析制约银行扩大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障碍,提出了从源头上培育、满足不同档次消费汽车消费需求、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拓展汽车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建  郭伟 《武汉金融》2002,(1):22-24
中国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 ,尤其是港资银行必然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范围 ,中港商业银行各有其比较优势 ,二者将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港商业银行可以在资金拆借、资金清算、银团贷款、消费信贷、人才培训、电子银行等领域开展合作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江辉 《天津财税》2001,(3):43-43
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的向消费提供资金支持,消费分期付款的贷款方式,消费信贷主要支持消费进行高档消费品的消费,如住房、装修、汽车、旅游、教育等,使消费可以用将来的收入满足眼前的消费要求,对于刺激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个人消费信贷一般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2%-3%。为推动消费信贷的开展,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办了各种消费信贷业务,但是,消费信贷除了在人们购买住房、汽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至今还未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应有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方面,尽管银行热心、商家盛情,但依然有些“雷声大,雨点小”,消费似乎不太买账。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正因为如此,导致银行在开展消费信贷时不能获得可靠的个人资信资料,无法对贷款人的偿债能力作出客观判断,因而申请贷款的手续繁琐,这对消费来说无疑是一道障碍,因此消费信贷未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发展消费信贷也要考虑各种承受能力、防范潜在风险、加快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个人信用制度是指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制度.有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实现了个人信用活动的动态登记、评估及信用风险的预警和转嫁,银行就能根据客户信用的历史记录、自我评估或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取得其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予以决策,从而有效地防范或消除消费信贷风险.个人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个人消费信贷的政策 ,然而消费信贷的开展远不如人意 ,与社会各方面的良好意愿形成鲜明的反差。消费信贷难以开展 ,缺乏个人信用评估的资料、手段和配套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最担心的是向个人放贷心里没底 ,怕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与企业相比 ,个人搬迁、工作调动频繁 ,流动性较大 ,不易管理。银行无法了解借款人的信誉、品德、收入水平和承贷能力 ,很难确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另外 ,银行还缺乏一套系统地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技术手段 ,也没有像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拉响通货紧缩的警报,利用消费信贷拉动内需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人们的个人信贷观念淡薄,银行个人信用评估资料缺乏、技术手段落后,使其风险难测,银行"惜贷",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无疑是打破僵局、启动消费信贷的现实选择。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记录、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情况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一般应包括个人信用的登记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转嫁及违规惩戒等内容。有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就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底,我国银行业的大门将向外资银行全部打开,而在这个大限之前,外汇领域也就成为中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预热主战场。在硝烟弥漫的外汇市场上,挂钩型外汇理财产品正成为各大银行的热门武器。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挂钩型外汇理财产品将成为今年的理财热点。  相似文献   

16.
消费信贷是为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贷款,是与消费购买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贷款业务的一种创新。但目前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还存在不少矛盾,从银行内部看,突出的是:(一)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还不健全,所以银行还不能毫无顾忌地发放消费贷款,因而导致手续繁杂,抵押担保难,给客户在心理上造成压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外资银行进入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外资银行进入如何影响东道国银行体系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跨国实证检验。基于全球69个发展中国家上千家银行的数据分析发现,尽管在不同绩效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效应不尽相同,但都满足"竞争——学习提升——竞争"这个内在统一的逻辑;在这个逻辑下,东道国银行体系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是影响外资银行进入效用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进一步对银行效率的实证检验中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具有阈值效应,即只有当东道国银行体系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外资银行进入才会带来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领域,制订不同的措施.针对居民对消费信贷承受能力弱的现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或消费领域的经济承受能力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措施,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承受能力,有选择地进行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19.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进行消费活动,从而解决现有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1998年起,有关银行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及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了个人消费信贷品种和贷款规模,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从近两年实际发展状况看,效果并不理想,概言之,个人消费信贷是看者多而贷者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许多消费者在办理消费信贷时,对银行要求提供这证明、那证明、这质押、那担保不理解,认为只要填完申请表…  相似文献   

20.
屈艳芳  郭敏 《海南金融》2008,43(2):74-77
快速发展的消费信贷市场中蕴藏着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个人信用是一般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用对消费信贷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个人信用对消费信贷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这种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规避个人信用风险对消费信贷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