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国金融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但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却尚无定论.迄今为止的金融改革一直都受政府行为的深刻主导,但已越来越受到金融思想、价值体系甚至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促进或者阻碍,从而面临发展的"节点".中国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需要依靠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思维和观念更加民主、理性、务实,要依靠更广泛、更深刻的金融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政府主导型的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中国金融改革在走过了一段曲折历程之后正处于一个新的节点上,学术进步突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及诸多因素这限制的重要方式,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一种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金融结构变迁的动因可归结为市场诱致和政府推动.市场诱致金融结构变迁是因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响应、金融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和竞争淘汰机制的存在,政府推动是因实现"追赶战略"和克服"市场失灵"而介入金融结构变迁.从微观角度看.市场力量诱致金融结构变迁通过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选择得以实现,金融产品之间的马歇尔需求交叉弹性决定了金融结构变迁的强度;政府力量通过制度结构变迁对单个金融企业的激励和抑制效应推动金融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了我国金融业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过改革金融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改革,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市场层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现有的技术创新理论文献大多强调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内生性,但这一认识忽略了技术创新的外生性特征。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外生理论出发,重新构造了国家推动的外生创新模型,以外生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周期,对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并预测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分析了根治金融危机的可能策略及中国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回顾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在制度供给绝对匮乏的条件下起步,中经七年的准备探索、十年的制度框架构建和四年的调整、充实、深化阶段。改革的主线是从计划金融传向市场金融的制度创新。十十年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发展,改变了制度运行环境,启动了制度的要求与供给互动机制;中国金融改革内涵是是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数量扩张向效益提高,制度创新是带全局性的,改革必须能揽全局。发展是永恒主量,改革是历史性任务,开放是制度转型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中国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金融发展的新阶段及其特点,结合“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挑战,直面WTO,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提高金融效率,保卫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希果  陈刚  潘杨 《财经研究》2006,32(10):92-101
文章对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格局的同时,是否使地方政府施加于金融部门的行为方式也趋于变化作了系统考察。研究显示,正是由于分税制改革切断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联系,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沉重的财政负担,从而导致了其普遍加强了对金融信贷行为的干预,不利于金融部门发挥其价值发现与企业监管的职能,进而也必然导致金融信贷资金配置的低效率。计量分析结果也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其政策含义是将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框架中将有利于减少制度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相似文献   

9.
齐天翔  任明月 《经济师》2009,(3):279-280
在西藏,早期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培育和扶持,政府的全面干预战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随着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也引发出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公共管理及公共治理的理论,提出西藏旅游发展中公共服务型政府行为的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在新形势下价格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制造业375家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区域金融中介发展、政府干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干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政府干预越强,金融中介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相关性越弱,较强的政府干预会削弱金融中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结论,就如何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金融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以资金、资源投入、规模扩张为基本发展动力,是造成结构失调、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将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为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模式,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才有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2001-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路径构建和实证模型验证,研究政府行为、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行为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金融发展在当期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在动态环境下,两者都存在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滞后效应;在现阶段,我国区域市场化程度、创新环境等因素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政府对科技投入具有滞后效应,但不稳定;FDI带来的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基于此,提出政府应从5条促进路径出发,出台引导政策、支持政策和保障政策,同时,积极优化创新外围环境,保障企业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政府主导这一重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主导,而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为政府主导提供了激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的经济风险日趋突出。消解风险,中国政府需要尽快从经济增长主导地位退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化财政改革,构筑政府自主退出的激励结构。  相似文献   

15.
16.
土地制度是我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中的元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受需求诱致因素和体制的约束。在体制约束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困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面临制度粘性,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土地制度创新成为主要路径。该文在分析成都土地整治、重庆地票、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土地制度创新在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定位和制度供给基础上,提出在需求诱致下我国现行体制内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巨灾保险与政府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各地频频发生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损失,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运行。巨灾保险作为一种有效转移自然灾害风险的市场手段,对分担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稳定社会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只有政府和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加大巨灾险种的引进创新,利用好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基金等多样化风险转移工具,尽快构建巨灾保险体系,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在金融组织、宏观调控、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还存在制度缺陷,因此需要有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来推动我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金融制度变迁方式在我国不大可能实现,而地方政府最有可能成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成为连接中央政府制度供给和微观主体制度需求的重要中介.因此,我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变迁可行的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最终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