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汪华林 《经济师》2004,(10):146-146,155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被格外地凸显出来。目前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这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瓶颈。文章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 ,剖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 ,提出构建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以期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竞争成为了关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文章将就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展开讨论,找出管理中存在问题并给予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吴良刚  张瑛 《时代经贸》2007,5(12X):144-145
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才能逐步减弱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劣势。只有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才能确保人力资源增值,才能保持企业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员工个人的双向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地位已上升到与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战略地位,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卫云 《经济师》2013,(8):200-201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尽管得到长期发展,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不完善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此问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人力资源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战略起着保证作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我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方法陈旧等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壮大。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外部宏观环境,而且会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影响。员工薪酬管理问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因而研究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势在必行。基于此,从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相关阐述出发,分析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加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讨论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包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要求;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及管理独特性的要求;促进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等。进而从企业性质、所处成长阶段、人力资源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的不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2)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传统要素的竞争过渡到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文章从分析民营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特点等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启太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22-122,127
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优势,同时存在问题。民营企业对人员的管理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管理观念还仍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对正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认识和理解。如何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使之能够发挥优势,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息息相关,它们一脉相承,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历史关系。"新经济"之新主要呈现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个方面。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载体,新业态是"新经济"的经营状态,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偏私或偏公的观念,已难以对所有权社会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所有权本身的逐渐衰落和约束的逐渐弱化,使得所有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超越"公"与"私",实现公与私观念的更新,建立现代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所有权变革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出发,阐述“三个代表”在探索中国社会系统演化中的复杂性思维,指出“三个代表”为中国社会系统自组织进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许成安同志《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质疑:一是许文在“价值”的内涵方面要人们“温习”所谓的马恩的两段话,一段根本不是马克思的话,而是被马克思批判的阿·瓦格纳的话,一段虽是恩格斯的话,但其本人后来已多次作了自我否定。许文提出这两段话表现出了调和不同价值概念的倾向,显然无助于“深化价值理论研究”。二是许文对“剥削”范畴的理解偏于文化、道德、法律乃至“词性”,而未作为经济学范畴来认识,同时对剥削在今天的历史正当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对价值范畴进行定义。经济学说史上的四大价值理论对价值范畴内涵的解释是不同的。深化价值理论研究应该重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价值是从一种比较中或关系中得出来的”思想的研究。而允许并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则需要对剥削范畴的词义性质进行界定,无论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出发点来看,剥削都是非正当的和值得谴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