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世界情况来看,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减速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迅速传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正确认识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我国经济"转危为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郝红梅 《中国经贸》2010,(17):14-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来看,我国吸收外资的总量已达到了一定数额,但是无论在吸收外资的方式、结构、地区平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之,在当前全球各国经济为摆脱金融危机而各自“明哲保身”的情况下,给我国吸引外资就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或日“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如何选择吸收及利用外资的政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平台     
非典不会改变经济增长态势 有关专家近日提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重大的危机事件是随机发生的。比如有石油危机、战争危机、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再加上由传染病带来的危机等等。对于“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短期看,“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不如亚洲金融危机的危害大;从长期看,与恐怖主义相比,“非典”本身也不具备长期的负面效应。虽然它会在短期内影响到外国投资,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还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不仅在于全球经济中不少国家经济并没有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还在于似乎已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仍旧感到经济所面临的环境与条件更加“复杂”。在我国,其经济状态仍受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决定与制约,运行在后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中。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还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张恒 《发展》2012,(8):33-34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我国经济持续有保障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走出金融危机的根本保障。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再次证明我国过去“用投资和出口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对危机能力的不足,坚定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我国政府抓住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振市场信心,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9,(43):14-18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0月12日】金融危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机遇 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来说并不完全是件坏事。例如,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很多的中小企业相继破产,但这有助于提高过于臃肿的出口制造业的效率,帮助它们“减肥”。从长期来看,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从市场中退出,  相似文献   

7.
黄微 《沪港经济》2009,(5):31-31
为落实国家经济增长“保八”目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临危受命,相继出炉。短期来看,这些规划将有利于解决上述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杜辉 《杭州研究》2009,(2):13-17
世界金融危机发端于货币、资本市场,也影响着未来的国际金融走向。如何汲取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又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分工,发展民族经济,是摆在我国经济和各个城市经济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阐述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相关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可能发生的系统风险,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业与农村经济关系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十一五”时期来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是重大的战略任务。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的需求因素从全局来看,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推进新农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的演进——从经济增长到能力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发展思想的演进来看,经历了从“注重财富增长”到“注重能力建设”的转变;从发展强调的内容来看,经历了从“一维”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到“二维”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再到“三维”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最后再到“多维”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历程;从评判发展的指标来看,目前或将要经历了从“GDP”到“绿色GDP”,再到“扩展的财富”,最后再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遐 《沪港经济》2009,(7):26-27
“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螺旋向下,各国政府应急之策频频出台,给金融机构注资、政府收购垃圾资产、财政拨款刺激经济——这些政策给疲软的全球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从长期来看,创新才是遏制经济衰退的“不二法门”,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医治”旧经济导致的危机综合症。  相似文献   

12.
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稳定。从中国历史来看,严重的社会危机往往发生在经济繁荣期: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不公平、不公正的增长可能突然因社会危机而使经济停滞、衰退甚至崩溃。 在过去24年里,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尤其是1997年以来,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里,我国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即使是在目前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虽然面临种种不利因素,我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当前,金融危机仍影响着世界经济,中国也不例外。对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来说,金融危机既是“危”,更是“机”。国家适时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科技支撑作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五大支撑之一。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更应充分发挥抵御危机、支撑区域经济平稳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发展中国家总体来看,城乡隔绝与非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众多问题中之首要问题;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破解成为必然。党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新财经》2009,(5):89-89
金融危机了,消费市场疲软了,用马克华菲公司总经理杨坤田的话说,“过去消费者一买买一堆,现在,他们只买一件。”但从本届服装博览会上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我国服装产业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前来参展的企业老总们个个面带微笑,信心满满,纷纷表示:“金融危机对我们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我们不缺钱”、“利润不会下降”、“不会降薪、裁员”、“危机是一个机会,我们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之外的第三部门组织.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下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以及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员规模和领域来看,我国社会组织孕育着庞大的就业空间,然而,就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规模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数量来看,目前仍然不充分,社会组织本身在吸纳就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缺乏政策支持,已陷入自身发展困境。社会组织吸纳就业过程中急需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彭晓光 《环球财经》2009,(11):60-66
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中长期存在的“毛泽东思想”热,金融危机后持续至今的全球发展模式“左右大论战”,以及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左”倾思想的桎梏下,我们一直把企业兼并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加以研究,认为“大鱼吃小鱼”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84年以来,企业兼并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并有很大的发展,显示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生命力。企业兼并在我国还刚开始,它的一套运行机制还很不完善。从社会主义改革的要求来看,我们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崛起,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商贸活动的第一大出口圉和第二大进口同。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走势,引起世人瞩目。中目的发展被一些同内外的学者称为“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荩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成长迅速,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和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今年,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开始影响了实体经济。目前,拿球经济增长已经大幅度减速,很多经济体已经进人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小企业发展“瓶颈”。如此严峻的金融形势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