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研究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具有特定的理论起点、历史起点和现实起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度安排;在发展战略上根据中国的实际形成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主要概括为:公有制思想、商品经济思想、统筹兼顾思想和对外经济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毛泽东经济思想仍然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2007,(12):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现实生活的变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现阶段“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此,需要处理好“五位”的内部关系、“五位”与“一体”的关系,以及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主导思想,借用一个音乐术语来表达,叫做主旋律。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创造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最中心的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落实十四大提出的“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号召,为完成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任务,提供了最好的教…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法论。准确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间的关系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第二个结合”是一次思想解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国特色”的道路根基,“中国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根基,“两个结合”使二者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根基。只有立足“两个结合”,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兰颖 《改革与开放》2016,(22):48-49
当代中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寻求和谐的发展道路,形成科学的发展理论,建设合理的发展制度,以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使上述三种自信有理可依,本文试图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视阈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内涵和运行机制.这既是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应然之义,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然之需.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怀美娜 《魅力中国》2010,(33):216-2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林森 《魅力中国》2011,(4):220-2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成为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和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扫除了障碍 ;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起到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一、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调。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具备建设现代化的“天时、地利”条件,但中国现代化建设却滞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和”失调。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人和”协调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工商》2007,(10):5-6
王建沂(富通集团董事长):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是很大的飞跃;从经济、政治、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四位一体的提法,是很大的突破;从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转变为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并把“和谐”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之一,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六中全会决定是我们党对和谐社会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全党全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处理好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做一浅述。一、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它包含了众多方面的指导性理论,其中有很多关于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l、关于法制建设。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