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比较及其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从内涵及动力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行政区划体系改革与完善,行政区划调整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对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进行评估,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尤显重要。构建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撤县设市对宁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宁乡市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对湖南省乃至全国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以芜湖市为例,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芜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并从城市经济、宏观政策、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萝岗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广州市东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萝岗区的成立是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一个重大举措,发展萝岗区是广州市东进战略实施的实质性步骤。单从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萝岗区发展作用看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行政区划变更与区域经济发展—以白银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温军 《经济地理》1994,14(3):50-53
行政区划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致使部分地区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以适应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行政区划研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作一初步探讨。1特征与依据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便于行政管理,对其所辖范围进行的区域划分。行政区划调整,又称行政区划变更,包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变化、区域界线更替、行政管理机构驻地迁移及…  相似文献   

7.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经济地理》2008,28(5):794-798,812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动力机制可以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州市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划分为三类,宏观层面的动力(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层面的驱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城市空间重构、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大型项目投资);城市内部不同地域相互作用力(核心区推力、乡村推力、边缘区自身吸引力),并构建了综合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一飞  王开泳 《经济地理》2019,39(11):49-59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城市的分类进行研究,对于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分类制定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行政区划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行政区划管理实践的视角构建了建制市分类体系。在系统梳理1978—2018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和历年城市行政区划设置情况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制市分类体系和各类建制市设置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5年的分类体系规范化阶段、1986—1997年的大规模调整阶段、1998—2009年的停滞阶段、2010年至今的恢复调整阶段。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关联性、逐步规范化、转向以行政级别划分为主等方面,总结了建制市分类和各类建制市发展演变规律,对改革城市行政区划体制,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之间缺少有效地协调机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滞后,造成郊区新城人户分离、产城分离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社会、经济、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鉴于郊区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导入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郊区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从人口郊区化与产业郊区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发展条件的改变,城镇局部区域的发展势能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城镇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城镇发展与行政区划不协调、行政机构臃肿,重复建设,管理成本巨大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余干县现有行政区划弊端的剖析,揭露了部分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和思路,有利于地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外城市郊区化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增  杨锋 《经济师》2002,(9):23-23,25
郊区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必然扩散趋势。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 )条件、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不同 ,郊区化的道路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郊区化的动力、过程、程度和结果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城市化和扩大内需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过程,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导性调整,即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1964年淮阴县与清江市的县市分治,1971年淮阴县政府驻地北迁王营镇,牵引了淮安主城市区近30年的南北向发展。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又引导着主城区东南向扩张与楚州城区的北向发展,并在两个城区之间形成新产业空间与生态新城,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二是适应性调整,即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能够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淮阴县城并入主城区,不仅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为城市空间扩张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也适应了市区与县城连为一体的现实。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三个方面,即通过改变城市辖区范围,进而改变城市经济规模与发展能力影响城市地域结构,通过城市规划工具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通过城镇原来的空间格局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郊区化是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FDI 作为各个地方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重要力量,其对中国城市空间的形态塑造作用却被忽视了。文章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理论假设,将FDI 因素纳入分析城市郊区化的框架,通过全球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 人口分布数据和中国行政区域矢量数据构造了中国城市市辖区层面的郊区化指数和蔓延指数,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检验了FDI 对城市郊区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FDI 是促进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关键因素,FDI 占GDP 的比重每提高1%,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水平会相应地提高0.1%;(2)由于FDI 在我国存在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其对不同区域的城市郊区化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外资进入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城市郊区化发展,但外资进入对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郊区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各地方政府应格外关注FDI 可能带来的城市低密度蔓延现象,并检视自身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皖江城市迈入了跨江发展的新时代。运用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皖江城市非均衡的发展现状,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皖江城市三次产业非均衡性显著改善。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也具备了跨江发展基础。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皖江城市跨江发展城市,芜湖、马鞍山、铜陵是最佳跨江发展的城市,第二产业成为跨江发展主要拉动力。  相似文献   

16.
罗彬 《广东经济》2014,(3):22-27
广州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可谓是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广州市长陈建华此前透露,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此次广州区划调整成立了筹备组,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入了解本轮广州行政区划调整对广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本刊记者对广州市政府研究室财贸处副处长金永亮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协调区域内各行政区划利益冲突和各自为政问题已显得十分重要.重新调整行政区划的想法不切实际,定期协商机制及成立共同协调机构的协调方式效果不佳,必须用法制手段来协调.而在法制协调手段中,区域行政立法的形式是最佳选择.要通过完善立法和相关法律的方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是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的另一种合法形式,解决其法律渊源和位阶问题,理顺立法审查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陈龙 《经济研究导刊》2022,(24):138-14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政区域划分也不断调整,使得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但随之也引发了土地紧张、资源浪费等问题,极大地制约和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以贵州省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初步阐述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一些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优化思路与建议,即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分区治理为调控手段,整合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苏州市和常州市在本世纪初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为实验对象,采用拟合实验法,科学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两地服务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两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贡献约在4%左右,但不同区划调整方式间存在着一定的效果差异,苏州将县级市拆分并入市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常州整体并入的方式,其原因可能涉及到地区竞争、行政区经济、市级政府控制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区界重组的调整能否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区界重组改革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区界重组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界重组改革强度越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程度越高。分样本来看,市辖区合并和街道调整这两种区界重组类型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区界重组政策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有行政区划调整经验的城市中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区界重组主要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和经济集聚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区界重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链条,还为下一阶段运用行政区划工具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