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心境的跨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用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两个概念,本文对旅游体验发生的特殊情境进行探讨,旨在建立一个解释旅游体验的理论框架。文章认为旅游世界的生成,并非它的物质性,而在于主体视角的转换。正因旅游者使用另一种视角看待他者的生活世界,所以他者眼中的生活世界才得以获取旅游世界的地位。这种视角的转换本质上是心境的转换,从而使得旅游者进入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旅游世界为心境的转换提供了外部空间和条件,从而取得了特殊生存空间的地位。因此,旅游世界独特之处不在于其客观的构成要素,而在于旅游者主观的心境,即旅游者处于一种心游状态。正是这种心游状态,使得旅游世界呈现出情感主导、回归本我、自成目标等不同于生活世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奖励旅游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奖励旅游在世界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据了解,这个概念源于美国,是1906年美国的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MPANY)为鼓励全体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而举行的一次免费到公司俄亥俄州代顿总部的旅游开创了奖励旅游的先河。尔后逐渐发展美国的一些地方乃至北美国家,逐渐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广泛开展起来。虽然这个概念也已经进入到亚洲,但这只是近些年的事,至今也远不如北美国家那么普及。在中国,目前谈论奖励旅游的人不少,这个概念也经常出现在旅游的报刊和著述之中,但真正对这个行业深入了解的人也并不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旅游有了长足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大  相似文献   

3.
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一辈的旅游研究者积极介绍国外的旅游发展理念和做法,并且基于个人丰富的从业经验提出了很多深入而睿智的思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实践.但是,由于从业经验和专业背景不同,这一成长模式却不可能在年轻一代旅游研究者身上成功复制.随着旅游学科和实践的不断成熟,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有更深入、专业和细致的研究成果出现,不能继续从概念到概念、观点到观点的老路.下面就谈谈笔者对中国旅游研究未来发展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讨论旅游公共服务具有特别意义。入世后,我国加速与国际接轨,其中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理念引入和在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影视广告创作中,蒙太奇和长镜头艺术方法是常见的两种艺术手法,蒙太奇侧重画面的拼贴和剪辑,完成广告表达,长镜头则注重真实和叙事,完成广告信息的传递。在近年来的影视创作中,迫于广告创意和形式的需要,涌现众多优秀的长镜头广告。本文对比分析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表现与应用,从电影技术的发展和长镜头艺术手法内在机制分析影视广告艺术表现手法从蒙太奇到长镜头的嬗变,进而归纳长镜头广告结合数字技术革新,虚拟全景技术等应用发展策略~([1])。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王兴斌 《旅游学刊》2002,17(4):51-55
“黄金周”长假期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城镇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新时期,但“黄金周”“赶集式”的旅游也有不少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黄金周”旅游利弊的基础上,从自主式“个性化旅游方式的发展趋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休闲制度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论述了全面实行带薪休假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从混同到渗透、结合:现代社会的休闲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瑞 《旅游学刊》2006,21(9):6-7
近年"休闲"渐已成为国人谈论的热点.有人称2006年是中国的休闲元年,更有人断言中国已步入休闲社会.或许这种说法过于乐观,但休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地显著起来.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生活方式,休闲必然会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影响,与之密切相关的旅游业也将面临新的变化和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从极性思维到多元互动: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象征的角度看,乡村旅游规划的实质就是将乡村生活从原有的环境、功能和意义中剥离出来,转换到旅游文化的环境之中,并赋予旅游经济的功能和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方芳 《旅游学刊》2022,37(1):44-55
随着旅游实践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实践活动,而是一种日常实践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也不应被束缚在传统的现代性框架之中,而需借助旅游发展史,揭示当代旅游实践自身的当代现实特征,并回归到其最初的实践形态--一种特定的移动方式,从而将思之方向落在旅游实践的建构意义之上,探讨旅游实践的日常化对于生活世界来说有何种新的建构意义。因此,当代旅游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应当经历一次还原,将旅游从启蒙叙事中解救出来,悬搁已有批判,并将旅游放入移动性框架之中,通过惯常-非惯常背景、权力背景、生存背景和目的性假设4个层级还原出旅游实践的基本内涵。在一种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旅游实践在移动性中获得了日常化后的新含义,基于此,可对当代旅游实践的新特征和建构意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旅游研究,从20世纪末发展至今,随着学科建设的加强和研究学术性的提高,研究成果日渐丰硕。但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早期的旅游研究是实践推动的,加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术研究规范,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决策咨询。2000年后,学者们不断自觉审视与反思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开始强调研究规范(1)。表面的研究规范容易依葫芦画瓢学会,无论是期刊论文或是学位论文,很快就做到了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2.
13.
受2013年一款朕知道了胶带纸启发,故宫文创产业的转型可用一个中心、三个转型概括:从以文物为中心,走向以贴近大众为中心;坚持产品转型、营销传播渠道转型、互联网科技转型。故宫成为有温度的博物馆。未来,故宫将继续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保护、文物管理和传承利用相结合,同时尝试通过跨国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像故宫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利用,将文化层次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白鸥 《旅游学刊》2016,(7):117-126
该研究旨在回答旅游企业如何利用组织设计将顾客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绩效这一问题.研究构建了顾客知识获取、组织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结构模型,从组织设计的视角分析旅游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分权、知识激励和组织沟通三大机制,将外部的顾客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绩效.基于浙江省内127家旅游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同时考察组织分权、知识激励、组织沟通对顾客知识获取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路径.研究结果强调了组织设计对转化顾客知识提升旅游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性生.通过分散决策权、提供知识搜索和知识共享的制度激励、鼓励纵横结合的内部沟通等措施,旅游企业能够更好地将顾客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为旅游企业构建系统高效的顾客协同创新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22年是让旅游学者寄予希望和期待的一年,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新冠疫情,旅游业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停摆,旅游复苏的预期和预测一再落空后,对于2022年旅游重振的心情尤显迫切,希望在疫情的硬约束消除后,旅游能尽快地重拾增长态势。但必须看到,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打造网红城市可以塑造城市形象并带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两座城市正是凭借城市特色文化、网络流量和优质服务,成功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两座城市出圈看似是偶然现象,实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新媒体宣传推广、产品服务质量提升的必然结果。分析淄博、哈尔滨两座城市出圈的过程,可以为其他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以度假、养老、休闲等为目的的旅游移民迅速发展.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为了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迁移到旅游目的地,为了维持在目的地的新生活,他们需要创造收入,为了平衡工作与休闲,一般会选择经营旅游小企业,他们集生产与消费于一体.但关于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研究有限.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和二手资料等方法,重点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在大理古城的生产和生活特征.研究发现:(1)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主要是来自北上广深的白领和金领;(2)旅游企业主移民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与企业的经营相结合,使他们既能维持生存,又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企业,平衡工作与生活;(3)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的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集中于住所-旅游小企业的小范围区域内,形成了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移民内部“交往圈子”.总之,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在大理古城的聚集形成了小型的流动的移民社区,他们一直保持“在路上”,区别于根植于当地的传统社区居民和典型的游客.  相似文献   

19.
成伟光 《旅游学刊》2002,17(6):36-41
旅游大篷车是近些年来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一大创新。国家旅游局组织全国旅游系统先后在欧美等地和日、韩等国家举办旅游大篷车 ,全国各地也已在国内外举办了上百次规模不等的旅游大篷车 ,并取得成功。目前大篷车宣传已渗透到经贸、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的许多领域。旅游大篷车的成功探索 ,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开创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新范例。本文首次全面总结了旅游大篷车旅游营销活动的广泛性、轰动性、生动性、互动性、叠加性和多层面等六大特点 ,深入分析了大篷车旅游营销管理和运作的模式 ,阐述了旅游大篷车在旅游营销创新中取得的六大突破 ,即战略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形象创新、市场创新和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20.
薛莹 《旅游学刊》2006,21(4):47-54
首次提出并研究"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现象.根据系统的自组织与组织原理,以江浙沪地区为例,研究在旅游流的区域自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并研究以这些旅游中心城市作为节点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基于这种区域形态的区域旅游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