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所有事物仿佛在一夜之间焕然一新,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就像这期的《大众商务》,因为你们的关注而变得精彩绝伦。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小说《活着》和改编后的同名电影在叙事情境、叙述态度、叙述情节上有很大的不同。小说是以"我"这个采风者的角度来聆听主人公福贵的故事,叙述态度客观冷静,说明了人活着只是一种存在,不为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改编后的影片,用镜头的聚焦直观感性地展示了福贵的一生,有意放大了时代背景,探讨了福贵一家死亡的原因与强大的政治话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颂扬了生命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说“度”     
哲学家说:掌握“度”的概念及原理,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何为“度”,哲学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明代刘基在《司马季主论卜》中写道:“蓄极则泄,闭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易·系辞下》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还有如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等,都包含着度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魔戒》是奇幻文学代表作,在英美学术界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其研究领域涵盖宗教、哲学、神话学、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等。论文从《魔戒》与基督教《圣经》之间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其叙事模式。《魔戒》巧妙而显明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正面人物起伏的命运上,同时反面人物命运则通过对U型叙事模式的魔怪式模仿来表现,即倒U型叙事模式,通过对比描写揭示出善恶冲突观,恶终究会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普遍事物,以极富感官刺激的形式特征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95后"高职学生作为现代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分支,其在流行文化接受过程中呈现以下特征:以移动社交媒介为终端、接受信息碎片化;主客观因素影响并重;机械接受与接纳升华的接受态度共存。文章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跟踪"95后"高职学生流行文化接受全程,以期为教育者提供正确的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的无知"不是假装无知,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经验性的无知,而是一种求知态度,即认为人类永远无法占有绝对真理,但又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导了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学术标准面前,师生平等。因此教师不是在传授真理,而是在向学生传达这种"无知之知"的求知态度和求知方法。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变得自足,然后自主地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7.
一、《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作用和意义2012年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布了我国历史上首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历时2年编制完成。该《规划》出台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佛学"不二法门"的视角思考"因材施教"中所蕴含的智慧可以为教学方法的优化获得一些启发。"不二法门"可理解为认识、看清千差万别的事物所达到的一种万事万物皆可归一、一切平等的证悟或境界。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自古至今对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承认与尊重个体差异,展现了一颗发现差异的智慧之心。不二法门与因材施教二者都尊重差异,都强调平等,都具有教育性,都属方法论范畴。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与老子都不从现实存在着的事物去解释自然, 而是从"自然对现实事物的贯通方式"去体悟自然。他们认为自然更多的是指对万物本然状态的持守, 因而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应抛弃自己的强作妄为,自觉履行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凡事有度,就是办事情、处理问题都要适度。文章认为,让步是有"度"的,在"度"以内,事物保持质的稳定,超过了"度",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不适度,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1.
屈原创作的《湘君》、《湘夫人》历来被认为是《九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对于"二湘"的身份,向来众说纷纭。明确"二湘"的神话原型,不仅对于研究《九歌》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了解楚地的巫文化和楚地的神话体系都有很大帮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献的研读,以及缜密分析屈原"二湘"及其他作品,可推论出"二湘"应为沅湘流域同一女性神。  相似文献   

12.
《诗经·兔■》篇"肃肃"一词的确解,直接关系到整篇诗歌主旨的探求。历代关于"肃肃"的歧解主要纠结于其指人而言还是指器而言。本文从《诗》内互证、赋《诗》引《诗》、"肃"字本义及其狩猎实践等多重证据考察,发现其作为"恭敬貌"更为合乎事实。诗人由捕猎者的恭敬其事,预见其作为武夫之有勇有谋,可堪公侯好仇、腹心之大用。《兔■》实是一首歌颂武夫之作。  相似文献   

13.
王岩 《大众商务》2010,(14):84-84
曹雪芹用预叙和反复间离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带来了"接近"与"退避"并存的二元意动审美体验。在《红楼梦》中这种体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所激发出来的"接近"与"退避"的体验;一个是由于作品虚实结合的总体艺术结构所激发出来的体验。这种二元意动体验是《红楼梦》艺术魅力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朝党 《新智慧》2004,(7C):54-54
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妖怪;邪恶而迷惑人的;装束奇特:艳丽、妩媚等。当然,在时尚用语中,一样事物被冠以“妖”名时,很少有人会把它理解成“白骨精”一类。如今不少有关“妖”的说法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对时尚男女、前卫事物的一种感觉。其意思似乎已经从最初的贬义中游离出来。如果有一天,有人说你“妖”的话,不要生气,没准是在夸你有性格呢。  相似文献   

15.
《般若经》较早在中国被罗什翻译的经典。因此,其思想普遍流播,一提到般若思想学佛者就知道讲"空",且"缘起性空"、"无分别"等,都是《般若经》的主要思想。其思想也流传到《法华经》当中,该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的一部经典,此经问世比《般若经》稍微晚,所以经典上有些方面受到其的影响。《法华经》从不同的角度,都有展现了般若思想,本文也从该经当中研究"空"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利用《画法几何》课的"开场白"效应,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的短诗《我们是七个》通过成人与儿童的对话,展示了世故的成人与幼稚的儿童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以自然之道对待事物才是幸福之源。  相似文献   

18.
内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是事物所组成的种类。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外延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内涵就是农村资源产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举一明三"是方以智在《东西均》中提出的应对世界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论的立论依据是"一而二","二而一",内涵实质是"统"贯"随"、"泯"。在《东西均》中,方以智对这种方法作了多方运用。"举一明三"的方法论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想国》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著名代表作,10年的漂泊游历之后带给他许多感触,使其思想不断深化和完善,完成了这部内容极为广泛,影响今后历代文论思想的十卷本《理想国》。对《理想国》中有关"理式"、艺术教育和"灵感说"的观念进行详细分析,以及亚里士多德对相关思想的发展和更新,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概念,加以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