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锡伯族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人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人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是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地。 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通过翻译,广泛接触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学艺术。《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十部著作,几百年前就被译成锡伯文,而且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锡伯族最大的聚居区,拥有丰富的锡伯族文化资源。通过对伊犁锡伯族文化艺术业、文化手工业和文化旅游业等几大产业类型的现状的调查研究,对伊犁锡伯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伊犁锡伯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陲卫士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不仅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并且由于弓箭文化的影响使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整个锡伯族的历史,成为影响锡伯族力度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文化类型.文章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旅游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剖析,通过实地调查中的数据,针对目前旅游市场及产品的现状,提出新疆伊犁察县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5.
关捷  杨惠萍 《东北之窗》2011,(14):82-83
近日。集锡伯族研究之大成的《中国锡伯人》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锡伯人》是两位80多岁的锡伯族老人——那启明和韩启昆主编的,他们联络全国锡伯族同胞,经过十余年辛勤劳动。终于编著出200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慕容浩 《北方经济》2004,(10):20-2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地处中国北部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陆续内迁、汉化,最终与汉民族融合.慕容鲜卑作为鲜卑族的一支,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通过割据政权的强制性,由上而下、主动而又全面地实施汉化政策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7.
关东慕容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7):60-61
檀石槐部落联盟解散之后,鲜卑各部进入互不相属、各自为政的阶段。至西晋末年,东北地区的鲜卑各部兼并融合成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大政治集团。在最初的角逐中,段部略胜于其他二部,但慕容部后来居上,最终吞并了其他二部,一跃成为鲜卑各部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前燕兴衰     
杨军 《东北之窗》2010,(21):64-65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等政权,史学界习惯上称之为“诸燕”政权。,实际上,最早是在慕容魔统治期间.由于其所控制的地域都在从前战国时代的燕国的疆域之内,中原王朝封慕容魔为“燕王”,此后慕容鲜卑建立的所有政权,  相似文献   

9.
鞠桂玲 《黑河学刊》2010,(1):144-144
三级楼阁式铜吊灯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状如楼阁,为金代承安-元朝初期文物。铜牌饰——鲜卑神兽,为“鲜卑郭落带”(腰带)上的带钩(扣),鲜卑族独有。  相似文献   

10.
1980年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发现鲜卑墓葬,为嫩江流域青铜时代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现,揭示了鲜卑民族在嫩江流域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11.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5):62-63
随着乌桓人不断南迁入塞,与乌桓人同样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也在向西南推进。至1世纪中叶,鲜卑族的势力已经延伸到西辽河上游的老哈河流域。并第一次与汉王朝有了往来,从而促进了鲜卑人社会生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介绍了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锡伯族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并探析其对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佟加·庆夫是新时期锡伯族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锡伯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热爱那里的人,热衷于表现那里的古风遗习,善于运用家乡语言,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4.
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边陲小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楼房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5.
鲜卑,这个来自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林地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从东汉末年到隋唐初,他们策马扬鞭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2008年6月,在得知位于中卫境内的香山在北魏时曾经是鲜卑人的牧场后,我惊奇地发现,生活在南长滩这个黄河峡谷台地上的村庄里的拓姓人家,竟然是鲜卑的后裔。  相似文献   

16.
郭旭  刘彦明 《理论观察》2010,(2):151-152
嫩江流域是多民族集居区,除了汉族之外,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活生产。这里的少数民族同其他地区的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文化.其中的民歌以独具的特色、独有的风格成为这里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柴阳 《魅力中国》2011,(7):272-273
在我国大多人口较少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能够在人口规模如此小的一个族群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维持下来,必定具有其特别的价值。因此,本文以锡伯族文化为例,研究锡伯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状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8.
苗丽 《辽宁经济》2009,(6):38-39
辽宁省是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人口为24.1万人,占全国朝鲜族人口(192.38万人)的13%.是我省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辽宁省先后成立了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朝鲜族乡、  相似文献   

19.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奇缺,我们对这一民族的早期历史知之甚少,"鲜卑"族名与山名的关系便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卫  刘佩 《走向世界》2007,(8):93-93
阮咸有个著名叔叔阮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除了不会翻青白眼之外,别的基本上都与阮籍有共同语言.阮籍会为一个不相识的女子早逝而哭得一塌糊涂,而阮咸在对女人的态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喜欢一个漂亮的鲜卑族女子,阮咸母亲去世后,这女子要到别的地方去,把阮咸急得不行,急匆匆地向别人借了一头驴,去追鲜卑女子.人们见他服丧期间也追美眉,问他,你干嘛追一个婢女?阮咸把眼一瞪,说"人种不可失".阮咸终于把那鲜卑女子追上了,穿着孝服的他,骑着一匹瘦驴,夕阳西下,抱得美人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