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却面临着收入差距过大的挑战,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0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规模与行业收入显著正相关,得到信贷资源多的行业收入水平高,获取信贷资源少的行业收入水平低,Shapley分解结果表明银行对信贷资源的配置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检验则表明,企业投资是银行信贷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渠道。研究结论对于调整银行信贷配置策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是改变我国经济长期依靠高投资和高出口驱动而消费低迷、缺乏内生动力的治本之策,也是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基本途径。本文认为打破垄断,取消行政保护,并对垄断行业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劳动所得是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摘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基于城市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收入差距,而数字鸿沟中的数字接入沟和使用沟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教育机会和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层面的收入差距程度;(3)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地区间、收入水平和金融城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相关研究结果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10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基于分解基尼系数的视角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及产业间的收入差距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的非均衡性增长是导致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人口的流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同时,研究还表明垄断依然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有着不小的影响。根据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比新疆、内蒙古、贵州、青海、西藏、云南、广西和宁夏八个西部民族地区总体收入水平、城乡收入水平及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三个层面来研究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居民平均工资水平逐年提高,但平均工资增长率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西部农村的收入仅达到西部大开发初期城镇的收入水平,尚未达到现阶段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三分之一,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各省的高收入和低收入行业绝对收入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都在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而且各省的行业极值比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全国和海南的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接着从政策、制度、行业垄断以及金融资产配置不均衡等方面揭示了海南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再分配制度以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发展海南特色经济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缩小和控制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5-2007年各行业人员平均收入和各年人均GDP数据,根据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计算并度量了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并由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我国实际人均GDP的变动特征建立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取决于行业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研究进一步估计和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的信贷配给规则,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厘清信贷配给规则与金融周期的内生机制,再次利用信贷配给规则划分我国金融周期,对当前周期进行分析,最后基于金融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信贷配给规则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等经济主体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反映出当前信贷配给规则的主要特征;二是当前配给规则会对银行不良贷款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效应;三是基于信贷配给规则的金融周期仍在相对高位运行,当前信贷配给规则还有深度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信贷配给会使部分财富溢入公共领域形成租值并被耗散,引致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程度或者信贷配给的均衡利率水平取决于信贷配给所带来的边际租值耗散和边际交易费用节约的权衡。要缓解信贷配给程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规范发展影子银行是一条有效途径。影子银行不但可以打破传统银行对信贷市场的垄断,而且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所耗费的交易成本,起到了缓解信贷配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贷配给会使部分财富溢入公共领域形成租值并被耗散,引致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程度或者信贷配给的均衡利率水平取决于信贷配给所带来的边际租值耗散和边际交易费用节约的权衡。要缓解信贷配给程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规范发展影子银行是一条有效途径。影子银行不但可以打破传统银行对信贷市场的垄断,而且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所耗费的交易成本,起到了缓解信贷配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虹 《时代金融》2012,(23):37-38,42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周虹 《云南金融》2012,(8Z):37-38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合理控制收入差距,减少并最终消灭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收入差距不被过度拉大。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群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及行业收入差距,而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较小;相比经济出现萧条或过度繁荣,处于潜在水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增长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建议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相结合,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平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18.
信贷配给理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对于信贷配给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该理论不仅内容多、不系统,且理论模型多又较为分散,实证研究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度量仍较为困难。中国学者对此问题也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研究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零散介绍西方信贷配给理论研究情况,另一类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相应的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为全面理解和把握好信贷配给理论,本文从信贷配给定义、信贷配给理论发展、信贷配给理论模型、信贷配给实证和中国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等多视角,对信贷配给理论与实证文献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既为城乡居民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品质创造了更多机会,也对居民的投融资行为构成了差异化影响。文章以我国31个省市区的实际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VAR模型分析金融机构发展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在短期内,金融机构发展规模和效率的增长会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又会导致金融机构发展效率的提升;长期来看,金融机构发展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不构成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