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厘清乡村地域环境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间的异质性关系对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乡村地域环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制,以洪泽湖和高邮湖农区全体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刻画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村际分异,定量分析乡村地域环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及作用机理。[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并存特征,热点集聚于县域门户地区呈团块状、冷点分布于灌溉干渠两侧呈条带状。(2) MGWR结果显示,17个因子中,10个因子的带宽较大,为全局驱动因子;其余7个为局部驱动因子。(3)全局驱动因子中影响力较强的依次为至市区便捷度、高层次就医机会、与河湖的距离;局部驱动因子均具备双向驱动效应,自然村平均规模的驱动力异质性及强度在17个因子中最大,规模上工业总产值、至幼儿园便捷度、抚养比等因子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应完善乡村普惠性设施,因村制宜解决地域性顽疾,科学进行村镇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1 839份农户数据,从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差异性的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和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会受到生计资本水平与结构的双重影响;(2)在水平分析中,生计资本总量的提高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分维水平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3)在结构分析中,人力资本占优、自然资本占优、物质资本占优和社会资本占优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4)相较于纯农户和非农户,生计资本对兼业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较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生计资本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提升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可在充分考虑农户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差异性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实现农户生计资本的合理配置,促进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前景理论分析认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利用广东省880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提升政策实施成效,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信息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1.830,其中负面经验锚定和高价格锚定显著抑制农户退出意愿;(2)群体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1.336,农户正面从众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3)功能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负向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0.782,高程度的保障、经济、心理功能感知显著降低农户退出意愿。研究结论:由于存在锚定、从众、禀赋效应,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中易形成信息、群体、功能认知偏差,最终影响其退出意愿。据此,增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重点要从削弱负面经验锚定的抑制作用、发挥正面从众心理的促进作用、减轻禀赋效应和高价格锚定的负面影响三方面着手,加强信息化的基层动员宣传力度,发挥正向化的群体规范引导效用,制定多元化的退出补偿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区位村庄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户宅基地超占面积退出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不同区位村庄宅基地超占情况呈现城郊型>一般型>边远型的规律。(2)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农户退出意愿强烈程度:一般型>城郊型>边远型。(3)不同区位村庄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农户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在城郊型村庄,宅基地价值构成较为丰富,但农户有更积极的村庄发展理念,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鼓励宅基地超占面积的退出;在一般型村庄,资源禀赋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农户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且农户村庄内外部资源禀赋对其呈现相反作用;在边远型村庄,农户有较强的“落叶归根”传统观念,重在宅基地居住和情感寄托价值上,不利于宅基地超占面积的退出。研究结论:因地制宜制定宅基地超占面积退出政策,需重点考虑宅基地价值构成的区域性,充分考虑不同区位村庄农户对宅基地价值需求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探究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落实宅基地确权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有序Probit、逐步回归以及基于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研究结果:(1)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后,结果依然显著。(2)禀赋效应在确权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资本能够削弱禀赋效应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4)对于户主年龄较大的农户家庭和宅基地距离县区更近的农户而言,确权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研究结论:细化确权颁证工作内容,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农户正确认识确权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重视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在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充作用,因地因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分类保障农户差异性权益需求,充分激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在两者中的调节作用,探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江苏省扬州市41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风险认知和社会信任等变量,并运用Logit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1)实证结果表明,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而社会信任则有正向影响。(2)具体来看,风险认知对高社会信任农户和低社会信任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均有负向影响,社会信任能缓解风险认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不利影响,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都有助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提升;区分在城镇有无住房农户进行异质性分析,也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3)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和房屋居住年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和距离县城距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 为进一步推动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应该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后各项保障政策,改善和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以及构建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问题研究,探究社会资本及各构成维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农户意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苏北地区沛县和丰县的共411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社会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抗险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2)各构成维度均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且影响方向均为正,效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规范(0.116)、社会网络(0.065)、社会参与(0.064)、社会信任(0.032)、社会声望(0.031);(3)抗险能力在社会资本和各维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具有中介效应,社会资本和各维度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还可以通过抗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但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结论]社会资本和抗险能力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在宅基地退出工作推进中,应立足农户的社会属性,加大农户社会资本培育力度,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探究风险承载力与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作用机理的区域差异,以期寻求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方案。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符合倒“U”型特征。(2)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引导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激励时占主导,而模范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约束时占主导。(3)宿迁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正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的间接正向影响,政策规制是退出意愿的负向指标。徐州风险承载力、政策规制均对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苏州风险承载力位于负反馈阶段,政策规制正向影响退出意愿。常州风险承载力对退出意愿负向影响,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为中介的间接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农户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诉求,遵循间接引导性的行动逻辑,促进宅基地退出意愿向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户微观数据,以四川省邛崃市宅基地异地置换模式为例,明确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研究方法:PSM-DID模型。研究结果:(1)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存在正向政策影响,其中,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倡导力和社区能动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社区包容力有显著抑制作用;(2)社区生态环境水平、多元主体治理参与水平和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在宅基地退出政策与社区韧性之间起正向推动的中介作用;(3)社区韧性水平的高低受社区倡导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包容力,最后是社区能动力。研究结论: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有助于农户迁入社区恢复稳定,这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以及风险态度如何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发现:在宅基地功能认知上,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保障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农户大都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风险,且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资产风险,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保障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基于此,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应高度关注宅基地保障功能,平衡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感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收入质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希望能找到二者的关系,并发现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着力点,适度推动宅基地退出,从而达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方法 文章首先将农户的收入质量分为收入充足性、稳定性、结构性、成本性和知识性5个维度。其次,运用熵值法对收入质量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再次,计算收入质量各个分维度的数值大小,进而通过求和得到每个农户的收入质量数值。最后,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收入质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 (1)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会随着收入质量的增长先下降后上升。(2)随着收入质量的增长,小规模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先于大规模农户迎来拐点。结论 收入质量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两者之间是“U”型曲线关系,且收入质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建议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给予农户工作技能培训机会,持续推动农户增收,切实提升农户的收入质量,促进有意愿且有条件的人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等不同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宅基地退出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基层治理、分类推进、文化彰显5个方面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而土地要素激活、人地关系协调、交易费用降低与差异化退出模式的运行机理形成的“内生推力—外源拉力—系统突变力”的作用力,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不过,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机会主义也会导致治理效能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基层治理和乡村规划两方面设计出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科学有序退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行为与意愿悖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 文章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3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3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 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越来越多农户从事非农生产,分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价值变现诉求愈发迫切,文章旨在探究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归纳了宅基地的居住保障价值、生产辅助价值、财产变现价值和乡情寄托价值4个维度的多元价值属性,构建“农户分化—宅基地多元价值效用感知—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框架,推导得出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基于云南省陆良县343户农户数据运用ivprobit、Logit、mlogit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结果 农户分化整体上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在宅基地补偿方案选择中,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安置房置换,农户分化水平越高,选择农村安置房意愿越强,同时农房建筑翻修年份、宅基地闲置情况、户主的宅基地政策认知水平、耕地确权和农田基础灌溉设施建设等因素均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方案设计应当依据农户分化水平精准施策,需要加强宅基地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巩固耕地确权成果、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自愿有序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对甘肃省定西市的调研,运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分析指标,梳理其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本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约束宅基地退出决策,农户生计资源禀赋不同,其退出决策不同;农户家庭平均劳动力水平、与县城的距离、宅基地质量、务农机械化水平、务农收入占比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家里是否有村干部、城镇是否有楼房、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切实了解农民生活需要,加强就业支持及技能培训,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首先规范“一户多宅”的农户,通过有偿退出的方法促进多余闲置宅基地流转,采取易地搬迁的方式改善农户生计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特殊性。[方法]文章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选取玛纳斯县两镇四乡作为样本区,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资源禀赋与政策认知程度方面提出3个假设,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验证假设并分析其缘由。[结果]族别、家庭职业类型、宅基地拥有的数量和多余宅基地处置方式与农民退出宅基地发生概率成正向变动关系,受教育程度、宅基地使用年限、有无证书、无证书的原因、宅基地预期估算价值和交通便利情况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的作用,宅基地资源禀赋和政策认知程度较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对于偏远地区宅基地退出实施前需先进行政策宣讲与流程介绍,消除不同产权主体对政策的认知偏差;宅基地退出前后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工作衔接,保障宅基地退出资金来源并建立多元化退出补偿方式,落实宅基地退出后各方面保障等策略,从而驱动宅基地科学、合理、有序退出政策的谨慎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权属意识、资源禀赋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会受到农民显性权属意识、隐性权属意识和资源禀赋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权属意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农户的从众、好面子等心理会对直接表面的权属意识造成干扰。只有当涉及农户的切身利益时,农户的隐性宅基地权属意识才会表现出来,并且宅基地私有权属意识越强,农户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此外,农户的资源禀赋如所在市区的GDP、小区的经济状况、绿化状况、家庭人口特征等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也具有一定影响。从政策角度讲,确权颁证和还权赋能、良好的城市就业和公共服务、尊重农民的退出意愿,以及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是实现闲置宅基地退出合理有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剖析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并利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促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村庄产业融合促进了农地从低生产效率农户流入高生产效率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均在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转入情况的影响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地方组织干预强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的促进作用,弱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外来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转入农地方面的重要作用,适时引入地方组织干预,重点关注如何保障农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户进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并对成都市双流区金桥镇207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构建logit模型分析了具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63.77%的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劳动力占比、宅基地的数量、宅基地与城区距离、家庭成员是否长期在外务工、是否担任村干部、户主是否在外务工、宅基地面积、家庭成员是否长期在城市居住以及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认知等因素均会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