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文章以上杭工业园区为对象,深入分析了园区现状,如产业链条杂而短、科技核心竞争力弱、人才优势不足、园区配套不完善、节能降耗任重道远等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对此,需要加快推动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与支撑地区未来发展中找准结合点和突破点,具体可从转型升级、强链补链建设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培育龙头实现成链发展,凝聚创新建设产业研发中心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转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是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贷款比重的提升,也需要转型农业项目提供载体。本文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视角,阐述国内外农业转型进展及金融支持农业转型实践,分析金融支持农业转型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厘清"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之间的逻辑关联,分析"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梳理华夏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与探索基础上,提出"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的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梳理青海省光伏产业发展背景、现状的基础上,选取青海省内55家光伏企业为样本,通过建构DEA效率评价模型,对青海省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加强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构成了低碳金融的主体内容,由于服务对象具有特定的要求和规范,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痛点。应用数字技术不仅能消除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桎梏,还有利于提升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效能。因此,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获客,加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数字产品创新,提升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制定长周期数字信贷管理办法,打造构建绿色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等成为数字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是我国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内蒙古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供应基地,肩负着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职责。当前,内蒙古绿色金融服务体制建设转型尚不健全、转型金融供给相对薄弱、行业调整金融风险较大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传统能源向绿色发展转变。基于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发挥资金优化配置作用;加强企业责任意识,提高低碳转型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煤矿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必须积极开展绿色发展转型工作以应对产业环境的变化。本文探讨了“双碳”背景下煤矿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从市场需求变化、国家能源战略导向、煤矿企业绿色服务功能层面分析了煤矿绿色发展转型的意义,建议煤矿企业将节能开发、油气生产、二氧化碳封存、储能服务等作为优先转型方向,逐步降低高碳资源型生产的占比,优化生产模式和深加工技术,充分挖掘煤矿生产区域的碳汇资源和储能潜能,助力煤矿企业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睿 《北方金融》2022,(9):59-6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途径,对比国内外实践经验,基于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探索出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产品服务、完善市场机制、防控金融风险等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2.
<正>一、山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一)金融支持山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情况1.政府"标杆突破"引领全面转型。一是加强政策指引。山西省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煤炭资源重组整合,打造以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为主的煤炭工业格局,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煤炭资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出台《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办法(试行)》,筛选了第一批20个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总投资3063.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约153亿元。同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企业绿色转型为视角,从绿色经营管理、绿色生产转型、绿色创新转型、绿色排放转型四个维度,构建企业绿色转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2012—2019年数据为样本,考察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政府补贴的资源属性和信号属性均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环境规制在政府补贴与企业绿色转型关系中起反向调节作用,且该作用存在门槛效应;政府补贴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评价、激励和监督机制;第二,提高政府补贴政策透明度,加强与转型金融政策的协同运用,发挥政策杠杆效应;第三,合理设置环境规制强度,避免政府补贴政策效果受到削弱;第四,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类施策,积极发挥政府补贴对各类企业绿色转型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内蒙古煤炭及煤电行业发展现状对其转型情况及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探析。认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需更具激励性,碳减排支持工具应用应更具广泛性,关联财务公司需提升市场参与水平,要发挥好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作用,推动节能减排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提升金融服务分类化和广泛化,探索构建技术煤炭金融多元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谭昕 《会计师》2023,(19):4-6
碳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和经济计量的特殊手段,旨在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属性,就碳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治理成本进行有效核算及控制。碳会计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价值管理功能,从预测、决策、控制等角度,探寻低碳目标下实现碳减排的现实可行路径。基于“双碳”背景,对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思考,结合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进一步提出发展碳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十三五”,银行保险机构作为绿色金融主要支持者,为烟台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进入“十四五”,银行保险机构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升级转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分析烟台市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双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挑战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支持双碳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朱民 《新金融》2023,(9):4-7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迅速展开,经济和产业结构将进行重大转型。这是金融业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转变”,也必然推动中国金融的“范式转变”,向中国式的零碳金融全面转型。零碳金融包括全新的零碳投融资体系:第一,为前所未有的规模大、期限长、风险高的碳中和转型提供投融资支持;第二,管理人民币存量金融资产的估值变化,并承担在碳估值变动过程中的金融重构的风险,重塑相关的资产负债表;第三,为碳中和科技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高风险投融资支持;第四,设计旨在帮助高碳产业适应碳中和政策环境的金融产品,支持高碳产业结构转型;第五,金融机构直接参加国际零碳金融标准设立、零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前沿竞争与合作;第六,金融机构逐步转型成为全新的净零碳排放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大力推动社会生产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绿色保险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绿色保险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速度慢,发展空间大。“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绿色保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外绿色保险发展较早,取得了一定成果和成熟经验,对我国绿色保险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梳理了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发展模式及经验,从国家、行业、保险公司层面提出了其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会计师》2023,(15):4-6
目前,“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巨大动力,也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以“双碳”目标为背景,阐述绿色金融概念和内涵,分析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加深对绿色金融的了解,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投资者更多地参与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纵横》2011,(12):34-37,48
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课题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研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入手,运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