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2021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展望2035年,《规划》明确我国应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体系中冷库建设须紧密结合“双碳”目标,确保冷库建设满足“安全、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本文根据广东省冷链物流骨干网为案例,提供冷库装备技术方案的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已成为全球共识和目标。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它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济支柱。文章旨在探讨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路径,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隋超 《物流科技》2024,(10):168-171
近年来,我国广大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活动量不断增加,进而导致能量耗费也在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在“双碳”目标下,这种高能耗、低效率的冷链运输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对其进行低碳化改良已经成为了生鲜农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相关理论,针对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15种重要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并借助DEMATEL模型对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使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最终得出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希望文章的研究内容能够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环境问题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低碳和绿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此,物流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文章系统阐述了低碳物流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物流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物流企业向绿色转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双碳”目标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向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顾璟 《物流科技》2022,(16):14-16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出现了生态恶化、能源枯竭等问题,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要战略任务便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低碳与绿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物流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能源消耗量向来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碳”目标的达成,能够促进物流环节的低碳化与绿色化,助推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文章将立足“双碳”目标背景,从物流企业视角出发分析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对策,为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之下,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之一,国家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给铁路运输带来政策上的红利,但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负责任大国对全球环境改善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是“双碳”目标的扩展,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于淼宇 《河北企业》2023,(5):157-159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凸显,人口基数的扩大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造成大气环境严重污染,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扩大。我国在2020年于联合国大会上郑重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又于2021年将“双碳”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上开始形成以“双碳”目标为核心的“双碳”经济模式,表明了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在法律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没有综合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也未形成十分完备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双碳”经济的发展。以“双碳”经济的运行为背景,结合国内现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以及国际间制定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文件,为我国提供相应的法律对策,减少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双碳”目标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环保企业作为关键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但是,我国现阶段环保水处理行业仍属于新兴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水处理企业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才能抓住“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将冷链物流网络从纵向上划分为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子网络.根据湖北省农副产品的发展现状,结合湖北省“两圈一带”的战略思路,提出了湖北省构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具体步骤、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嵬 《价值工程》2011,30(25):29-30
文章通过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差距,分析了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从改变冷链物流企业运输组织模式、加强冷链物流企业合作、提高冷链物流技术以及加强冷链物流行业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来提高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引起了冷链物流企业和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可以说,这是我国冷链物流业多年未有也是多年期盼的一个重要国家级行业规划,其再次吹响了冷链物流大发展的冲锋号。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物流行业绿色转型是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物流行业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2011—2020年31个各省市物流行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计算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在0.245~0.755之间波动,现阶段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中等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提出了“3060”的战略性目标。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着碳排量大、耗能高、污染环境等问题,在实现“3060”目标和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下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探究了绿色建筑、双碳目标两者间的逻辑关系,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从建筑市场主体的理念上、项目实施上及绿色建筑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分析了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姚羿宇 《现代企业》2024,(2):167-169
<正>一、引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危机,中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以实现《巴黎协定》中要求的2065年-2070年全球范围内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行业是中国四大重点碳排放行业之一,其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达到15%,其中机动车碳排放占据了90%以上。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链物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较大发展。文中根据铁路行业的特点,分析了铁路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势,提出了发展铁路冷链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武汉市物流行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为行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在分析武汉市物流业数智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数智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统一布局、信息协作、创新驱动、培育品牌、引进人才等发展路径,为武汉市物流业加快“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和跨地区贸易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物流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冷链物流作为我国物流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行业体系,尤其是在其发展所需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本文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所处的法制环境,面临的法律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冷链物流更加规范、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医药冷链物流是医药物流和冷链物流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它既要满足医药制品的高质量要求,又要满足冷藏品的特殊温度要求。我国的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存在标准缺失、设施陈旧、成本高、人才稀缺、断链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文中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的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窦军 《西部财会》2023,(1):68-70
我国的“双碳”目标和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对财会监督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聚焦社会审计的质量提升,分析“双碳”目标下审计质量的内涵和对社会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双碳”目标下重视碳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变革现有的审计模式、健全社会审计质量体系、加强碳审计人才培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措施,以完善行业治理,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