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各不相同。“丹洲模式”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充分利用生态旅游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利用传统文化带动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其困境在于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逐渐破坏、缺乏文化能人和经济能人的带动、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丹洲模式”的经验与困境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在于要寻找本村的经济突破口并实现经营形式的创新,同时必须发掘和培训乡村能人。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各不相同。“丹洲模式”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充分利用生态旅游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利用传统文化带动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其困境在于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逐渐破坏、缺乏文化能人和经济能人的带动、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丹洲模式”的经验与困境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在于要寻找本村的经济突破口并实现经营形式的创新,同时必须发掘和培训乡村能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很多农村经济的发展。杭州市近郊的外桐坞村则是特色旅游发展模式中的典范。外桐坞村结合自己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内部打造村落艺术风范,完善市政配套入户,并进行招商引资。外延发展模式则重视环境保护,增强外桐坞村旅游互动性并与周边村落旅游产品有效整合。目前,外桐坞村已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良,民风民俗淳朴,艺术风韵浓厚的田园文艺范小镇。  相似文献   

4.
小龙窝村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从劳动力、发展模式、土地利用率、文物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全面等方面分析了小龙窝村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推动特色旅游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进而引导小龙窝村探索出独特的发展理念,实现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并存。  相似文献   

5.
“灯戏茶乡”民族文化创意联结了传统民间文化与茶叶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内部融合;贯通了民俗生态文化与绿色产业的桥梁,使文化与茶叶、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富内涵特色,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六次产业化”发展的“恩施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如何以“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上各地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采用“村企共建”的方式实现了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集成商”模式来推进就地城镇化,很好地回答了大城市远郊地区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探讨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和谐发展的对策,形成旅游业的新亮点,推进地方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村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栽体,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近些年来村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即村落建设筹资困难,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力量素质有待提高,农村村落文化还需继承并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卫生服务水平低.本文力图破解这些难题,统筹建设现代和谐的农村村落.  相似文献   

9.
陈丽君  石群 《商场现代化》2006,(11Z):235-237
在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主导、规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农家乐”服务中心正是地方政府实现主导发展、规范管理的有效模式。拳文主要以浙江省为例调查分析了“农家乐”服务中心的特点、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农业旅游自主发展的合作社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各地区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发展建设及农业产业化以来,“一村一品”目前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目前广西各地市“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因产业发展多以农副产品为主导,产品单一贫乏、附加值低等问题十分突出。文章通过对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瓶颈,探讨促进“一村一品”模式健康发展的突破路径,提出将传统工艺品、民谣等农村文化内涵产品发展为“一村一品”,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结构、推动乡村振兴和广西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创建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增创旅游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和新路径。内蒙古自治区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强化项目带动意识,围绕六大旅游产业聚集区,以“精品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按照国家4A、5A级景区标准,以大项目促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以精品景区促产业聚集,打造内蒙古旅游的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协调发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景宁县大均乡作为浙江省的民族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考虑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特性。通过分析大均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大均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使该乡在解决"三农"等新农村建设基本问题的同时能做好农村生态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使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依托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紧密结合,从把握“三个优势”、实现“五个创新”、打造“七大文化品牌”入手,突出地域文化特点,把地域文化融入旅游,通过旅游宏扬地域及文化。  相似文献   

14.
石燕凯 《商》2014,(29):46-46
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落后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根本的扭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应该从村落规划、环境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这些首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做起,循序渐进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陈丽君  石群 《商场现代化》2006,(32):235-237
在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主导、规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农家乐”服务中心正是地方政府实现主导发展、规范管理的有效模式。本文主要以浙江省为例调查分析了“农家乐”服务中心的特点、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农业旅游自主发展的合作社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余良珍 《商场现代化》2007,(20):251-252
大力开展以“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助农活动,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和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及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意义的探讨,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办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村农产品就地消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形成旅游村庄的特色品牌,从而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农村的建设,以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SWOT分析,根据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案例分析,从政府层面、乡村层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富工坊”是实现区域内电商发展、走向人民共富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嘉善县依托于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契机,大力推进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建设。发挥电商的资源整合、市场渠道、产业联动等作用,结合嘉善地理位置、政策支持、产业配套等优势,以及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电商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因地制宜采用“电商+品牌”“电商+合作社+村集体”“电商+文旅”“电商+营销”等模式完成15个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可持续、多元化发展,打造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嘉善样板”。  相似文献   

19.
《商》2015,(7)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分析桃坪羌寨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优势,并与文化发展建设相关政策相结合,探究桃坪羌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提出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走羌族体育旅游的发展道路;挖掘旅游资源彰显羌寨体育旅游的特色;全力打造古羌文化之旅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历史文化与羌寨传统体育旅游相结合,共谋和谐发展之路;建设生态网络构架,倡导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20.
“村容整洁”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乡建设,规划先行”已成为社会共识,实现整村推进、搞好规划,才是真正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自身利益的实事。然而,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长期缺乏对于农村整体规划必要的认识和政策,致使农村住房建设混乱,难以达到合理规划有效管理的状态。其中缺乏科学的规划制度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应该在农村建立相应的农村村落建设规划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