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生产力标准认识社会主义郝宾,张继昌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否则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就无从谈起。过去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大都把“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两条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  相似文献   

2.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科学著作时首先要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些同志产生困惑:我们已经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怎么连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搞清楚?那社会主义还能不能搞清楚?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还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怎样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看了《经济研究》第6期王瑞荪同志的文章《一个历史唯心论的黑标本》,感到有些糊涂,尤其是所有制性质与领导权归根到底谁决定谁这个问题更令我不解。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把不解的地方提出来,请王瑞荪同志或其他同志帮助我解决。王瑞荪同志认为:“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在社会主义社会,企业领导权的归属,也只能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权到底应该归属于谁呢?按照文章中“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而不是领导权的归属决定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流通是有计划的自由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研究社会主义流通问题的难点,如果说过去主要是集中在探讨社会主义有无流通这个问题上,那么现在就已经集中在对社会主义流通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上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那种否认社会主义存在流通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孙冶方同志率先用他独特的方法对“无流通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但是肯定了社会主义存在流通,问题并没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按劳分配规律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我们认识这条社会主义重要经济规律首先必须搞清楚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迄今为止,在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而且在我看来,不少论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往往把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混在一起,使人得不到一个清晰的结论。因此,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仍然很有必要。在今年《经济研究》第四期上,发表了黄范章同志《也谈劳动是谋生手段的问题》的文章。在文中,黄范章同志阐明了劳动既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条件”,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之一。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是建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科学体系的前提。但是过去有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这种观点实际上否认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似乎这一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这种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无矛盾”、“无冲突”的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相似文献   

7.
本文强调了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为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有制将由过去的“包打天下”转变为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国有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也将合乎逻辑地有所下降;国有制改革首先要解决适当缩短战线、优化结构的问题,并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产权,充分利用现代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各种组织和工具,广泛引入竞争。  相似文献   

8.
1974年底,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出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毛主席指示的中心,是要全国人民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这个指示,深刻地阐发了社会主义时期要紧紧地抓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光辉思想,为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可是,一贯歪曲和篡改毛泽东思想的王张江姚“四人帮”,却把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别有用心地归结为一个限制资产阶级权利的问题。反动文痞姚文元在毛主席指示公开发表前的1975年2月5日,在一次策划如何“宣传”主度指示的“内部谈话”中,胡说:“我有一个总的印象,主席关于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要不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今后经济建设沿着什么样道路向前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国当前的调整和今后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社会主义要实行计划经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正> (五)从十二大前夕到现在在写了这两篇比较大的文章之后,可以说我对社会主义经济效果学要讲的话基本上都讲了。但是有一件事发生了,它对于我去建立这个学科来说,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十二大前夕,当时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开始使用“经济效益”这个名词,而不象过去那样在文件上使用“经济效果”这个名称。我过去使用的一直是“经济效果”这个名称,现在我感到有必要在究竟使用“经济效果”还是使用“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问题,中心是要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它同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当前,搞清楚这个问题,确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文献。这个文献的精神,就是把我们以往的历史做一个总结,接受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叫做“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大家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当然应该说是自觉的。但是,每个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程度并不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自觉程度也是可以提高的,并且这种提高应该说是没有尽头的。“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普遍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同所有者之间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有的同志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所有制,而不是社会分工。他们把社会分工在这个问题上的意义降低到这样一种程度,认为在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的必要性时,在先交代一下“社会分工”仍然照例是它的必要条件以后,就可以将“社会分工”这一因素舍去。另外一些同志则完全相反,他们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盼望币值稳定,物价稳定,党和国家一直采取稳定货币的方针。但是,建国以来却出现了几次货币发行过多的情况,于是人们不禁要思索:原因究竟产生在哪里?过去说是由于缺乏经验,要“交学费”。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地“交学费”呢?再看国外,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这说明货币发行过多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显然,货币发行过多不单纯在于经验,而在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客观存在的矛盾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货币流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研究货币流通的根本方法,是要从国民经济社会的全局来研究和分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主义建设时期存在着两个矛盾、两种可能、两种实践、两种理论、两种方针。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为着真正解决问题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往往首先需要对相关概念的传统认识进行一次革命。由此考虑,我认为,当前为深化国有制经济的改革,要真正解决好已经看准、不改不行、但又似乎“改确也难”的产权关系问题,就很有必要对“产权”概念的认识进行一次革命。即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产权,什么叫资本产权?进而再搞清楚怎样真正解决好我国社会主义国有资本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过去,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现在认定计划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无关,是一般范畴。这样,支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三足鼎立”,变为“两条腿”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后会不会再失去其中一个,变为“金鸡独立”,甚至变为“无脚将军”呢?理论与实践若不能予以很好地回答,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去年,我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些人说我还是保守,什么特征,只要共同富裕就是了。这使我有些纳闷,没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又如何保证“共同富裕”呢?于是,我提出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使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存在、壮大和发展问题,希望理论界探讨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来。  相似文献   

17.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自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展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学术活跃,成果累累。不少过去曾被视为“禁区”的理论、观点,纷纷波汹涌澎湃的思想洪流冲破;过去认为是定论的学说、看法,亦不断在实践的检验面前,决定其取舍。不少问题的研究是越来越深入了。就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研究来说,情况就是如此。现在,已有不少文章和教材,注意到它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问题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18.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既要强调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应体现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数量规模上。在对于经济领域“左”与“右”的问题上,不能完全用过去的结论来评论现实。对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问题,要注重目标设定是否发生改变。而注重社会公平,并不意味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挺朗”与“批朗”之争的核心是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而不是接受不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读了于光远同志写的《谈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问题》一文,有很大启发。这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同意把“在可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产人民需要的最终产品”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目标,但在最终产品这个问题上,也来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产品成本这一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等问题,在苏联经济学家间是存在着不同意见的;这从苏联出版的一些经济书刊中就可以看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比较集中的讨论,是从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一九五四年第十期发表了勃·康特尔的“关于社会主义工业中成本的经济本质问题”一文以后开始的。该文批评了苏联某些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